身為鴻海集團一員的廣宇是專業線束廠,也有代工電子產品、為集團生產PCB,今年已邁入成立第54週年,比母公司更「老」。李光曜表示,線束的獲利穩定但技術層次不高,「我如果什麼都不做也可以賺錢」,可是其他既有產品如PCB、EMS則都是「紅海」市場,他擔心廣宇的未來。
為了3~5年後的發展,李光曜說,第一個看上的轉型重點就是機器人,尤其是人形機器人,因為他發現,AI不僅已經成為人形機器人的大腦,AI更會加速機器人的發展。
然而李光曜也坦承,通用人形機器人的技術進步很快,可是商業應用「還早」,所以廣宇在人形機器人的投資,會先以應用在消費性電子工廠內人形機器人為主,如果做得成功,便能給母公司添翼。
而往人形機器人發展的第一步,就是併購。李光曜表示,廣宇預計在第四季取得歐洲某軸向電機公司50%股權,歐洲有許多獨步全球的馬達技術,他希望透過併購來打開這扇門,軸向馬達重要的應用之一,正是用於人形機器人的膝蓋、髖關節、手肘、肩關節這些大關節中,「現在的人形機器人手臂都細細的,搬不了重物」,一旦大關節都改用軸向電機,人形機器人負重能力就能直線上升。
李光曜並指出,待併購案完成後,他將在中國成立軸向電機製造工廠,以便接近中國高速發展的人形機器人商機。
而軸向電機另一個重要應用領域,便是二輪電動車。李光曜舉例,Gogoro第一台機車馬達沒有用軸向電機,體積大、車價高,最新一台機車的體積與成本都顯著下滑,就是因為馬達用了軸向電機,可以看出軸向電機的潛力。
他更透露,中國、印尼、台灣的電動機車公司,廣宇都接觸過了,他們都對這個新產品有興趣。
不過,在軸向電機應用於機器人、電動機車等新業務能夠起飛前的空檔,廣宇仍需要能帶動獲利成長的發動機,加密貨幣礦機代工就是李光曜看好的一張牌。
繼中國的礦機客戶後,他表示,廣宇近來亦接獲美系礦機客戶,美系客戶不僅訂單前景頗佳,平均單價也遠高於中國客戶,而為了服務兩個互為競爭對手的客戶,廣宇將兩者的生產基地分開,並已買下原屬於夏普的馬來西亞新廠來服務美系客戶,目前已經小量生產、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