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2025/06/25 06:40:00
楊聰榮/新東向產業聯盟理事、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 隨著梵蒂岡樞密會議塵埃落定,新任教宗「良十四世」的誕生再次聚焦全球目光。他的當選,並非僅是教會內部的一次傳承,更是一場面對全球化、多元文化與信仰分歧的回應。這是一場教會與現代世界深度對話的起點,也是一場攸關天主教未來百年方向的歷史選擇。 自20世紀以來,教宗的選舉過程逐漸呈現出效率與共識並重的趨勢。本篤十六世與方濟各的快速當選顯示出樞機團在危機時刻尋求穩定與方向的急迫感。在本次樞密會議中,良十四世於短短三天、五輪投票中獲得多數支持,正反映出教會面對當今挑戰所展現出的決心與行動力。這些挑戰包括日益劇烈的文化衝突、信徒流失的警訊、性別與人權議題的張力,以及過往歷史創傷的未竟修復。 良十四世面對的第一道課題,正是如何回應多元文化對教會信仰、制度與道德權威的質疑。在非洲與亞洲,天主教信仰正迅速擴張,但信徒常將之與本地宗教、倫理傳統如儒家、伊斯蘭或佛教相融合,發展出具在地特色的信仰實踐。相對地,歐洲與北美的教會則深陷世俗化與信任危機。在這種南北分化、價值分裂的局勢下,教宗不僅須扮演信仰的守護者,更須成為文化的橋梁與公義的仲裁者。 在前任教宗方濟各任內,天主教會強調「窮人的教會」、生態正義與難民關懷,使教會逐步脫離精英化的形象,向全球南方敞開大門。新教宗是否延續此路線、或在某些議題上採取修正態度,將成為未來觀察重點。尤其在全球移民問題、氣候變遷、人工智慧倫理等跨國議題上,教宗的道德領導力,仍被視為超越國界的精神權威。 但教宗也無法迴避教會內部的裂痕。性別平權、同性婚姻、神職人員性侵等議題,早已撼動教會基礎。面對部分信徒要求更高透明度與問責機制的呼聲,良十四世若僅以傳統教義回應,恐難止信心滑坡。反之若能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展開誠實對話,甚至推動結構性改革,則將為教會注入新的道德力量與時代正當性。 歷史的重擔亦未遠離。從殖民擴張到傳教暴力,再到對原住民社群的傷害,天主教會在全球歷史中留下複雜遺緒。良十四世若能以真誠的懺悔與實質修復措施,回應這些跨世代創傷,將不僅重建信任,也讓信仰重拾倫理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宗的選舉不僅觸動宗教圈,也引發國際社會的反響。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公開祝賀,肯定新教宗肩負的「神聖工作」,並期待其能在混亂的世界中「重申普世價值與良知的力量」。此一評語點出了新教宗的另一層任務:在宗教多元、意識形態激烈對立的世界中,以信仰為載體凝聚人類共同的倫理基礎。 良十四世面對的是一個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複雜的世界:他所領導的教會不再單一,也不再被默認為道德指標,而是一個需要不斷對話、回應與更新的活體組織。在多元文化洪流之中,他的領導能否促成信仰的再解釋與價值的再凝聚,將決定天主教是否能真正成為21世紀的靈性坐標。而這正是教宗之名所承載的深遠召喚。

2025/06/25 06:30:00
王五四/本文轉載自〈王五四文集〉

2025/06/25 06:20:00
洪耀南/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榮譽理事長

2025/06/25 06:10:00
陳威臣/媒體駐日特派,前資深政治工作者

2025/06/24 06:50:00
陳忠信/筆名杭之,政論家,曾任立委、國安會副秘書長。作者為當時《美麗島雜誌社》主編,也為美麗島事件受刑人

2025/06/24 06:40:00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2025/06/24 06:40:00
Lin,Chien-Yen/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2025/06/24 06:30:00
翁秀琪/《鏡電視》外部公評人

2025/06/23 15:15:00
戰略風格編輯部/本文轉載自世界特種部隊與軍武資料庫臉書

2025/06/23 06:50:00
黃國昌先前聯袂朱立倫浩浩蕩蕩地說罷免賴清德,過了一整個月沒消沒息,記者問他說罷免行動在哪裡?他無奈說:「就人不夠啊!」人不夠是個客觀的事實,為什麼非得要事過境遷一個月才吐實?因為黃國昌要的只是3分鐘的新聞露出度。堂堂一個中研院法學博士從政卻專營這種毫不入流的「眼球政治」已經夠丟臉了,卻還一搞再搞。他前幾天又說要修憲廢除監察院,但修憲的難度甚至比罷免一個總統還要高,試問你黃國昌「人夠了嗎?」人不夠,不就是你黃國昌又在搞政治詐騙?

2025/06/23 06:40:00
Gene Ng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副教授,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

2025/06/23 06:40:00
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熱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