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許多人習慣一早打一杯蔬果汁當成「排毒養生」,不過攝取果汁並不等於能吃進蔬果本身的營養,而些蔬果即便洗乾淨,蔬果汁的「濃縮效應」也會放大農藥風險,其中更以草莓、芥菜、菠菜、芹菜等農藥殘留量最高,榨成汁也等同把農藥濃縮入口。
此外,「皮也打進去」的食材(如蘋果、番茄)一定要特別注意來源,建議優先選擇有機或經洗淨處理的安全來源。
薛曉晶也提出蔬果汁3大原則,讓民眾健康不踩雷:
選對來源、避開高風險蔬果
推薦食材如紅蘿蔔、番茄、彩椒、芭樂、去皮鳳梨,盡量避免將菠菜、草莓、芥菜、芹菜等高風險蔬果打成汁。另外,葉菜建議先汆燙處理或熟食,不建議未洗淨直接打成汁。
正確搭配、兼顧營養與血糖
可挑選紅蘿蔔、番茄、甜椒、紫高麗菜為基底蔬菜,加入少量水果,如半顆蘋果、1小片鳳梨、半顆奇異果,也可以加入亞麻籽粉、芝麻粉或是黃豆粉,增加油脂與蛋白質,有助抗氧吸收與血糖穩定。
薛曉晶提醒,果汁不是「越甜越健康」,適當搭配油脂、蛋白質及纖維,才能真正顧及養生。
榨前處理、降低農藥攝取
若是無法去皮或高風險蔬果,一定要選擇有機來源,靜置清水5分鐘以及用軟刷清洗表皮與根莖縫隙,對紅蘿蔔、鳳梨等建議去皮再榨,最後也別忘了「現打現喝」,避免氧化流失營養。
薛曉晶強調,果汁依舊不能代替蔬菜,不過可以當作攝取蔬菜的延伸,切記果汁的價值在於「補充植化素」、「幫助挑食者入門」,但不能取代真正的膳食纖維與多樣蔬菜攝取。此外,記得「選對來源、保留纖維、避免濃縮農藥」,蔬果汁就能成為你日常的好幫手,而不是隱藏風險的甜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