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澧/辜寬敏基金會副執行長、519行動組合成員
在藍白兩黨聯手操弄下,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大幅刪除與台灣民主及轉型正義相關的紀念日。除了228和平紀念日、407言論自由日與715解嚴紀念日得以保留為國定紀念日以外,去年四月甫由蔡英文前總統拍板定案,陳建仁院長核定為國定紀念日的「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卻遭到抹除。
儘管條文中保留了「其他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之日」的但書,但在藍白聯手主導的國會結構下,這無疑只是象徵性的掩飾。真正的圖謀,是要藉由法律手段重塑國家記憶,強化「中華文化」的單一史觀,排除台灣為主體的史觀。
諷刺的是,近日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納粹說」引發德國在台協會及歐盟等多國外館的嚴厲譴責,其實正顯露出中國國民黨對轉型正義的逃避與顛倒是非的本質。
放眼當前民主國家,極少有政黨在曾經實施高壓統治、濫權殺戮、掠奪社會資源之後,竟能在民主化進程中毫髮無傷,甚至繼續壟斷媒體、掌控資本、操弄選舉,並藉由偽裝成「制度在野」的面具,延續其不義權勢。中國國民黨正是一個尚未徹底清算的歷史病灶,一個從未誠實面對自身加害責任、從未對人民真誠道歉,卻仍自詡為「中道理性」的威權遺毒。
德國的例子清楚告訴我們,歷史罪行不是用遺忘來和解的。二戰結束後,納粹政黨被徹底掃除,戰犯接受審判,納粹符號全面禁止,公務體系去納粹化。而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史塔西的檔案公開,加害者被禁止任公職,歷史的傷口透過教育、紀念日、博物館或紀念空間成為全體國民共同記憶。德國人選擇記憶、選擇審判,並透過制度,徹底堵住獨裁回潮的可能。
反觀台灣,中國國民黨從未經歷真正的審判,甚至連歷史真相的完整揭露都未曾完成。他們靠著威權時期掠奪的龐大黨產,建構出如政治企業般的組織結構,資助選舉、操控媒體、滲透社會資源,長期綁架地方派系與利益結構。台灣的民主是從中國國民黨手中奪回的政權,但卻不是一個曾經徹底處理中國國民黨的民主。因此,這套體制始終留下缺口,讓中國國民黨如同寄生於民主體內的幽靈,不斷撕裂台灣社會。
即便下野,中國國民黨不僅毫無悔意,反而持續操作歷史議題扭曲台灣人民的認知。他們一方面聲稱「面對歷史」,另一方面卻在課綱修訂、不義遺址保存、黨產處理、轉型正義預算乃至現在國會提案有關紀念日的條例中,處處模糊責任、扭曲真相、阻止清算。中國國民黨的政客們,不是不了解歷史,而是深知如何操弄台灣人民的歷史失憶,來延續自身存在的正當性。
有人說,台灣無法如德國般清算過去的威權,是因為中國國民黨仍然存在於民主體制中。但這正是問題的核心:若一個民主社會無力處理自身的加害者,讓其繼續參政、操弄體制,那這樣的民主不僅不成熟,更是處在歷史陰影下的半吊子制度。
德國之所以能處理納粹與史塔西等轉型正義議題,是因為社會形成了 ”Never Again” 的集體共識。而台灣,至今仍未完成這場歷史的決斷。中國國民黨即使多次在選舉中失利,仍未被主流社會視為應清除的反民主勢力,導致歷史的悲劇得以轉生為今日的政治鬧劇。台灣的轉型正義之路該怎麼走,或許真正的問題只在於我們是否有決心,對歷史說出真相,對正義不再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