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AIT)副處長柯傑明指出,美台之間正見證歷史性的雙向投資流動,台灣的投資不僅振興了美國的工業基礎,也確保了美國在半導體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持久競爭力。他特別強調,確保創新科技生態系統的安全是美台雙方的首要任務,美國堅定支持台灣加強其出口管制及敏感和軍民兩用技術的研究安全措施。柯傑明表示,透過緊密合作和實施安全措施,我們可以防止這些技術被濫用,並增強全球區域安全。
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谷力哲則闡述了歐盟的《歐洲晶片法案》政策願景,該法案旨在提升歐洲半導體產能、研發與投資,並聚焦於建立具韌性且安全的供應鏈。谷力哲強調,國際夥伴關係,特別是與台灣這樣理念相近的夥伴合作至關重要。
他表示,需要避免在貿易關係中過度依賴,特別是來自那些可能將此種依賴武器化或採取不公平手段的國家。這反映了歐盟在地緣政治考量下,尋求降低供應鏈脆弱性,並將台灣視為其經濟安全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同時他將鴻海集團在法國的投資以及台積電在德國德勒斯登的設廠為具體案例。
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包瓊郁也呼應了夥伴關係的重要性。他指出,台灣的願景與人才使其成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和未來AI基礎設施的基石。英國不僅擁有如安謀(Arm)等指標性企業,更積極推動與台灣在研發及人才方面的合作,共同投資已超過2500萬美元。她強調,與台灣的夥伴關係是推進和保護半導體及AI供應鏈的核心,英國將持續合作,追求AI創新,並支持建立具韌性且多元化的全球供應鏈政策框架。
荷蘭在台辦事處副代表馬得斯則從荷蘭自身的產業實力出發,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ASML是全球最頂尖的半導體設備商,馬得斯強調荷蘭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精密設備製造方面。他指出,全球85%的積體電路製造都需使用荷蘭設計和製造的機械設備。馬得斯強調,半導體供應鏈本質上是全球性的,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力完成,因此合作至關重要。他比喻「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需要團隊合作、團結、策略和領導力才能前進。」荷蘭亦積極推動與台灣在次世代技術領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