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黑猩猩日於2018年由珍古德研究(Jane Goodall Institute)所創立,選在這一天是因為1960年7月14日,珍古德博士(Jane Goodall)首次踏足坦尚尼亞的貢貝溪流國家公園,開啟了她的研究工作。珍古德博士的研究持續了三十多年,為我們提供了關於這些聰明生物的許多驚人見解,是珍古德博士首次觀察並廣泛宣揚黑猩猩會製造和使用工具、擁有複雜的溝通系統和社會結構,並表現出利他行為。
黑猩猩(學名:Pan troglodytes)是黑猩猩屬的一種猿類動物,黑猩猩是該屬的兩個物種之一,另一個物種是倭黑猩猩(學名:Pan paniscus)。這兩個物種是當今存在的所有其他動物中基因組成最接近人類的物種,因此引起了科學界和公眾對它們的興趣。
黑猩猩分佈於非洲中部,通常在剛果盆地等熱帶雨林地區中。它們會爬樹,但大部分時間也生活在地面上。它們靠著指關節的外側四肢行走,有時用後腿站立。它的體重略大於倭黑猩猩,但平均小於人類。另一方面,它們的手臂比人類的手臂還要長,體力也大得多。它們是雜食動物,主要以水果為營養來源,也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它們非常善於交際,以20到80個個體為一組生活,並在其間保持著社會等級制度;與倭黑猩猩相反,它們群體中的雄性地位高於雌性。
黑猩猩是目前透過科學研究已知(除人類外)智商最高的動物物種之一。在自然環境中,它們會使用各種工具,例如用來殺死白蟻的棍子和用來敲碎堅果的石頭,有時這些工具以簡單的方式就可以達到預期目的。由於它們個體之間會互相模仿而習得技能,它們各自所屬社群會出現獨特文化與慣習。它們有些個體會在鏡子中認出自己。
它們是瀕危物種。據估計,當前它們在野外生活的個體數目只有十萬到二十萬,而且還在減少。許多威脅嚴重破壞了它們的野生種群,主要是人類的狩獵活動、(人類活動)對它們棲息地森林的破壞,以及明顯經由人類傳播的傳染病。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