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日前分享一項病例,一名60多歲男子先前因胃食道逆流不適,前往就醫,經問診後醫師建議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一開始男子僅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陽性,後來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一顆約2.5公分的息肉;經切片化驗,男子確診「早期大腸癌」。
陳炳諴表示,男子經手術後病況穩定,所幸癌細胞局限於黏膜層;經了解男子日常飲食習慣,才發其長年以「牛肉湯」作為早餐,醫師指出,男子屬於紅肉攝取過量的高風險族群,長期下來就可能導致黏膜異常與癌症發生。
陳炳諴解釋,紅肉含有較高濃度的血紅素鐵與特殊糖分子,體內代謝過程中容易產生自由基,損害細胞DNA;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研究指出,若每天攝取50克加工肉品,將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若每日攝取超過100克,罹癌風險將提高約17%。
研究也發現,紅肉經高溫烹煮會產生環胺類、芳香烴類與N-亞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質,可能引起發炎反應與DNA損傷;陳炳諴建議民眾應飲食多種蔬果、少紅肉,且每日紅肉不超過約 100克,呼籲儘量以魚、雞肉等白肉,或植物性蛋白為主,避免高溫烹調改以清蒸、水煮、燉煮等方式烹調,規律運動、避免菸酒,維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