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22)日、週三(23日)臺灣持續位於低壓帶內,雖環境水氣略為減少,但大氣條件仍偏不穩定,風向轉為東至東北風,預測迎風北部至東部仍有地形降雨,天氣為多雲或陰,氣溫約25至31度;中南部則以多雲天氣為主,早晚天氣相對降雨機率較低,但午後有熱對流發展帶來短暫陣雨或雷雨機會,預測氣溫27至33度。
另一方面,今日輕颱薇帕已進入海島南附近持續向西往越南前進,對臺灣已無影響。不過,由於菲律賓東海面已可見有熱帶雲簇消長,初步觀察顯示有一低氣壓有進一步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的潛勢。目前太平洋高壓軸線偏北,主體位於日本東方,其西南側邊緣勢力延伸至臺灣東北方海域,若未來有系統生成,將有機會沿邊緣朝琉球群島北上或往臺灣東北部外海面靠近。
由於目前系統結構鬆散,發展與路徑仍具高度不確定性,後續是否於週四(24日)至週五(25日)對臺灣北部帶來風雨影響,未來尚有待觀察。整體而言,近期天氣不穩定,外出記得攜帶雨具外,週三開始也要密切留意南方海面的熱帶系統發展動態了。
另氣象專家吳聖宇昨日在臉書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發布貼文指出,週六(26日)至週日(27日)低氣壓預期會逐漸往北繼續發展,有機會逐漸離開台灣附近,不過整個季風低壓槽仍是從南海北部經過大陸華南、台灣一直延伸到日本南方海面,台灣還是在季風槽內,天氣仍然不穩定,容易降雨的情況可能還要再持續下去。
展望到28日之後一直到8月初,季風低壓槽將會持續向北調整,台灣這邊有可能會進入季風低壓槽南側的西南季風影響範圍,這時候應該會轉變為中南部迎風面容易降雨,其他地方也會有較旺盛午後雷雨的西南風天氣型態。
吳聖宇表示,再來就是希望季風槽北抬之後,太平洋高壓能夠重新西伸,讓台灣這邊逐漸恢復比較典型的夏季型天氣,但是似乎各種預報都認為這可能要等到8月上旬才有機會了。所以再來應該會有至少2週的時間都受到季風低壓槽的影響,天氣整體並不好。
此外,氣象專家吳德榮在「洩天機教室」中表示今日上午「薇帕」挾強風豪雨,侵襲廣東沿岸,下午通過雷州半島進入東京灣,明日晚間登陸越南北部。昨日20時最新歐洲系集模式(ECMWF),週五(25日)20時侵襲機率圖顯示,「熱帶系統」在台灣東側海面北轉的機率最高70%,北台灣被侵襲的機率則降至30%左右。週五(25日)2時模擬圖則顯示,「熱帶系統」結構鬆散,但其外圍與季風合併成寬廣的環流,挾大量水氣,降雨的威脅,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