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恬恬中肯建議:「就算還沒簽約,也可以找個朋友陪你現場,假裝是經紀人也好。」這句話對陳妤很受用,照辦請了劇場朋友陪伴增加安全感才完成拍攝。這段經歷讓她產生信任,促成雙方合作。
講座現場,陳妤坦言演員拍攝親密戲時最需要的就是「信任與保護感」,這不僅來自劇組安排,更來自經紀人的即時支持。「那次的經驗,讓我知道這個人真的在乎我、會為我著想。」
除了親密戲話題,陳妤與劉恬恬也談到合作過程中的爭執與磨合。曾因是否接演某齣舞台劇爆發激烈爭論,「我真的很想演,但恬恬覺得時機不對,怕我錯過其他影像機會。」雖然最終未參與該劇,但她認為這段爭執反而讓彼此更了解對方的職涯規劃與節奏,「我們是真的吵過,但也真的都還在彼此身邊。」
談及空窗期的不安,陳妤不諱言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人要了」,但經紀人總是穩定地陪伴、幫忙開發機會,「就算沒有結果,也讓我知道有人一直在努力。」
她也分享到近年挑戰台語演出的心路歷程,在《弓蕉園的秘密》與《阿波羅男孩》中都有讓人動容的演出,其中一場訣別戲,她情緒湧現忍不住脫口而出「我求求你⋯⋯」,另一場死亡戲則自然說出「你辛苦了」,她說:「這些話都不是劇本設計好的,而是當下情緒的真實流動,台語讓我更容易進入情緒。」
從一場親密戲的焦慮開始,到如今彼此默契十足,陳妤與劉恬恬用真誠與信任,走過爭執與低潮,也成為現場學員眼中的「理想夥伴關係」範例。一位學員更直言:「看完這場分享,讓我重新思考自己未來要怎麼選擇工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