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潛在關稅與龐大逆差,使新台幣面臨升值壓力,在這波關稅戰、貨幣戰下,科技大廠老闆警告,若匯率強升至1比25,恐重創台灣出口製造業,引發倒閉潮。

新台幣在外資湧入下持續升值,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在5月2日已見「30出頭」,美國潛在的關稅措施與持續擴大的對台貿易逆差,正為新台幣匯率帶來沉重壓力,市場憂慮情緒瀰漫,更有科技業大老私下警告,若新台幣被迫大幅升值至1美元兌25元新台幣的歷史性關卡,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特別是科技、機械等產業中營業利益率較低的業者,恐將面臨「倒成一片」的毀滅性衝擊。
這波匯率焦慮的導火線,源於美國對其龐大貿易赤字的關注。台灣近年對美貿易順差顯著增長,2024年已達數百億美元規模,成為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來源國 。在此背景下,美國總統川普團隊提出的「對等關稅」概念,直接將關稅威脅與貿易失衡掛鉤 。儘管其計算方式被批評為「簡單粗暴」,但潛在對等關稅稅率,已讓台灣產業界繃緊神經。
雖然半導體等關鍵產業可能暫獲豁免,目前也還在90天暫緩其中,但關稅大刀一旦落下,對台灣出口的衝擊不言而喻。更深層的擔憂在於,美國可能將匯率視為影響貿易平衡的政策工具或談判籌碼 。儘管台灣中央銀行多次強調貿易失衡根源在於結構性問題,而非匯率本身 ,並否認受到美國要求升值的壓力 ,但龐大的對美順差,無疑使新台幣匯率成為台美經貿關係中的敏感點。
「會完蛋喔。」一位科技大廠負責人引用公司內部對於匯率走勢影響的預估資料表示,新台幣若從目前的點位大幅升值至25元,將嚴重削弱台灣產品的出口價格競爭力,壓縮廠商利潤,並導致龐大的匯兌損失,電子、機械、紡織等高度依賴出口的產業將首當其衝。
這份資料顯示,假設公司營收USD$1億元,材料有80%為美金成本,在台製費NT$3億元,營業費用NT$1億元,原先營業利益率為8%的情況下,在美元兌新台幣匯率為25元時營業利益率已經腰斬,如果匯率真的破天荒達到20元,營業利益率將歸零。
在關稅陰影與匯率壓力的雙重夾擊下,台灣經濟正站在關鍵十字路口。如何應對潛在的「貨幣戰」,在穩定匯率與維持出口競爭力間取得平衡,將是未來最嚴峻的考驗。這位老闆強調,這份資料是用營業利益率8%計算,而在台灣只有競爭力強的大公司才能達到,換句話說,如果美元兌新台幣真的升到到1比25,會讓許多台廠倒一片。
★本文為《鏡報新聞網》獨家報導,歡迎各界引用並明確標註來源;照片攝影版權所有,請聯繫《鏡報新聞網》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