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亞在台灣」在TikTok、YouTube平台暢談武統台灣,今年3月被八炯檢舉後,引發一連串蝴蝶效應。上周末(10日)中國配偶上街頭遊行,訴求放寬現行補件規定。在「挺陸配、反迫害、反霸凌」口號下,赫見新黨、更生黨、中華統一促進黨、台灣勞動黨等標語飄揚,一場訴求公民人權的活動,卻具有政治動員與組織運作的特徵,正反應出這場遊行訴求的高度不尋常。
遊行中,新黨副秘書長楊智彬高喊,「媽祖跟陸配一樣都是中國大陸來的,媽祖慈悲,陸配也慈悲」,統促黨總裁張安樂說,「不要怕統戰,統一戰線目的是什麼?建設大中華,兩岸都是一家人,兩岸一家親。」在爭取人權的場合上,新黨與統促黨聯手附和中國對台統戰的主張,遊行訴求勢必就會被蒙上被統戰的陰影。
同時間,隔街也有另一場訴諸人權的集會;但這場「終結兒虐,陪你長大」的遊行活動,不但高掛「陸配遊行不要來」標語,更謝絕任何政治人物入內。熟悉集會抗爭的公民團體都深知,在台灣上街頭,只要扯上政黨,立刻被政治立場模糊焦點,整體訴求論述更易遭斷章取義,失去完整的論述權。這點關心兒少權益的公民團體思維清楚,孩童人權議題碰不得政治,但反觀「挺陸配」的遊行,卻由長年明確具有統派立場的政黨奪走發言權。
台灣是個非常自由的國家,去年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針對195個國家與13個地區的報告書,評估標準分別為「政治權利」與「公民自由」,台灣的分數是「政治權利」38分,「公民自由」是56分,總分94分,持續列名自由國家的資優生,亞洲排名僅次於日本2分。
對照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政治權利」為-2分、「公民自由」僅11分,總分9分,再度被列為不自由國家。從9分的中國來到94分台灣生活的中國配偶們,為什麼會選擇定居自由台灣又高喊武統台灣?如果這個國家自由度評比是西方民主國家的刻板偏見,那反問,台北街頭同一個周末,出現了兩場人權抗爭,那北京街頭今年一整年至今,出現了幾場遊行?高喊台灣不自由的那些中配,又曾經參與中國多少次有民主意義的投票?上街幾次高喊自己的任何政治主張?
台灣人權自由的保護傘是各種不同顏色黨派與公民社會的公約數,台灣2009年立法通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透過此一立法,將國際法予以國內法化,以體現台灣社會實踐人權自由主張的意志。若再加上1971年中華民國還在聯合國時,曾完成《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的締結程序,國內落實人權的法制程序幾乎完備。
在此公約數下,有關身分證年限、使用健保、擁有投票權等取得條件,對於中國配偶,相對於來自其他東南亞、日韓或歐美等國家的配偶,基於不同的人權主張、利益或實際生活接觸的經驗,台灣社會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與主張。
為何台灣社會如此分歧?關鍵因素就在於認不認為「中國是不是敵國?」與「某些中國配偶是否有肩負統戰的任務?」對中國配偶的態度,牽引出在武統台灣威脅下的陰影與恐懼,導致國家認同的分歧,也進一步影響台灣民眾對於中國配偶取得公民權的態度。
在這場被染紅的活動中,參加的中配與高喊「中國武統台灣」、「台灣必須回歸祖國」的政黨同行,姑且不論有多少比例的中配支持武統,但對於那些願意熱愛台灣且不願再回到中國共產黨統治的中配,在這場應該單純訴求公民權的遊行,遭到如此異樣眼光的對待,他們會有多麼的無奈與無辜。
在春雨綿綿的街頭上抗議,本該是單純爭取人權平等自由的遊行,為什麼還是引來台灣社會對中國配偶有著特殊的看法?遊行隊伍中,紅旗飄揚,加深了中配有異於其他外國籍配偶的印記。我們可以告訴那些中國配偶背後的戰狼,你們就是讓所有中國配偶戴上紅帽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