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效煌於臉書粉專「張效煌醫師的心外絮語」指出,主動脈剝離指的是血管內膜裂開,導致血流跑錯路,形成「假腔」,而血流受阻及器官缺血,嚴重就會導致猝死。此外,發作後24小時內死亡率,每小時就上升1%。
張效煌說明,主動脈剝離分為「Type A(升主動脈)」、「Type B(降主動脈)」2種,前者因位置靠近心臟,血液灌進血管裂縫,可能流進心包膜,導致心臟壓迫、停止跳動,引發心臟衰竭、心肌梗塞等,必須立刻動手術,或更換主動脈及修補其他受損受損部位。
後者則因遠離心臟,通常持續觀察即可。不過若是大於5公分,也必須進行手術,如裝設主動脈支架、人工血管等,其中以年長者及高血壓族群為主。
張效煌提醒,高風險族群必須格外注意,包含高血壓、馬凡氏症或有主動脈瘤病史、50歲以上抽菸男性、孕婦晚期,以及曾動過心血管手術者,若出現胸背痛、血壓異常、手腳麻或意識不清等症狀,切記把握「黃金 1 小時」進行搶救。
張效煌也提供民眾5招預防主動脈剝離,包含日常量血壓、吃得健康、多運動、戒菸酒、控制體重等,不僅能讓心臟更有力,顧起心臟也更有方向。
事實上,包含黃鴻升(小鬼)、凱渥男模張誌軒等男星,都因主動脈剝離猝逝,震驚演藝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