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石油國轉型AI新王國的大國博弈
2025年1月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的Future Minerals Forum。圖片取自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即時

中東石油國轉型AI新王國的大國博弈

2025/05/24 06:20:00

吳芳銘/政治經濟觀察員
當杜拜的黃金馬桶還在閃爍著財富的光芒,中東油國突然放下鑲金的咖啡杯,一頭熱醉心於人工智慧(AI )的未來競技場。
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兩個國家,都從2016年就開始正式向AI產業發力,而在過去兩年又因AI發展浪潮,都加大力道投資AI。
2016年沙烏地推出「2030願景計劃」,旨在發展多元經濟、知識經濟,減少對石油的單一依賴,其中AI是最重大產業轉型的目標。這從願景計劃共96個目標中,有66項與AI或數位科技有關可看出其權重。
今年2月,沙烏地公共投資基金(PIF)旗下的科技子公司Alat宣佈,與中國大華股份、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美國開利公司(Carrier)和沙烏地技術與安全綜合控制公司(Tahakom)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其中,Alat將和軟銀投資1.5億美元,在沙國首都利雅德建立一個全自動製造和工程中心,第一個工廠將於今年12月開業,將生產與軟銀等合作生產機器人。Alat的目標是到2030年投資1000億美元,強化沙烏地科技行業的實力。
同樣是今年2月,沙烏地王儲小薩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用一張50億美元的入場券,要在波斯灣之濱打造超級AI數據中心,緊接著3月又宣佈投資千億美金建設AI基地,這場堪稱用「鈔能力」瘋狂投注的科技豪賭,瞬間吹響重塑全球AI生態圈的號角。
海灣國家的油國向來是土豪財富的代名詞,但在金光閃閃的奢華表象下,卻潛藏著一個致命的經濟困局:石油既是搖錢樹,也是捆綁住手腳的枷鎖,現在同時面臨黑天鵝和灰犀牛侵襲的危機。
面對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和油價波動,如2014年及2016年的黑天鵝飛來,如噩夢般的國際油價暴跌,讓中東等油國的財政收入直接腰斬。此外,還有灰犀牛撲來。當全球經濟的風吹草動都能輕易戳破石油的財富泡沫,尤其是全球碳排放協議成為各國博弈的新戰場,能源曾經是足以震懾全球的放大絕武器,時過境遷突然發現自己正站在懸崖邊緣。
沙烏地王儲提出「2030願景計劃」的重中之重是AI產業計劃,也是自救行動的起點:要擺脫對石油經濟的單一依賴,必須在新AI科技經濟浪潮中找到破局的出口。尤其金融業早已被美歐牢牢掌控,製造業又被東亞及東南亞國家佔據的當下,AI成為中東破局的唯一希望。
5月12日,沙烏地主權基金全資子公司Humain,趕在川普抵達中東的前一天成立。隨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公開宣佈與之合作,將建設成全球最大的AI工廠。首期部署1.8萬台NVIDIA Grace Blackwell超級電腦,總容量達500兆瓦,未來5年計劃投入數十萬枚先進AI晶片。在技術合作與生態圈的構建上,輝達等科技巨頭不僅輸出硬件,還將提供人才培訓、研發和智慧產權轉移,助力沙烏地形成自主AI創新能力。這也為沙烏地打造中東AI算力中心。其他參與的公司還包括超微(AMD)、高通(Qualcomm)、思科(Cisco)、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等美國科技巨頭,充分體現美沙科技聯盟的高配堅強陣容。
除了購買頂級晶片,Humain將搭建該國首個輝達Omniverse Cloud(輝達工業數位孿生應用和工作流創建平台系統雲),輝達還將為沙烏地培訓數千名開發人員以加速該國AI產業發展。
其次,超微也收到了100億美元的訂單。如果說輝達是為沙烏地構建AI基礎設施,那麼超微則是為沙烏地的 「跨大西洋AI走廊」提供價值百億美元的晶片與軟件支持。這個計劃在沙烏地與美國之間建立 12 個超算中心節點,形成覆蓋全球的算力網絡。
再者,還有高通宣佈重新進入資料中心CPU (中央處理單元)市場,與Humain簽署了備忘錄,計劃在沙烏地開發和構建基於高通邊緣和解決方案的尖端AI資料中心。為此,高通提供最先進的資料中心CPU和AI解決方案。
看得出來,美國AI巨頭公司的合作都是圍繞Humain這家公司展開。Humain由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全資控股,並由沙國王儲小沙爾曼親自擔任 Humain 董事會主席,顯示公司的戰略地位非凡。Humain的特殊背景亦承載著特殊的使命,訂定目標在2030 年前建成 1.9 吉瓦資料中心。事實上,PIF已經支持了多家人工智慧公司,其中包括由小沙爾曼主持的另一家企業Alat,計劃到2030年在人工智慧硬體和基礎設施方面投資1,000億美元。
opec臉書_2025-05-24.jpg
中東國家力求在AI產業建立新王國。圖片來自OPEC臉書
沙烏地的計劃是PIF作為管理9,400億美元資產的主權基金,通過控股Humain與Alat形成「AI技術研發—製造實現」的願景。
沙烏地的50億美元資料中心只是前菜,後續投入千億美金的AI園區等,堪稱人類歷史上最瘋狂的科技投資之一,目標在2030年擠進全球AI中心前15強,從技術進口國蛻變成出口國。另根據普華永道(PwC)的估計,到2030年,AI產業將為沙烏地的經濟貢獻超過1,350億美元,約等於該國GDP的12.4%;還有,依Statista和普華永道的預測,到2030年,中東AI市場規模將達到約341.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將達29.55%。
這場豪賭不僅是為了自救,更是要在科技新世界秩序中爭奪話語權,試圖從土豪石油帝國脫胎換骨跳躍轉型成AI新王國。
不只沙烏地看重AI,其鄰國阿聯的志氣與斥資也絲毫不輸給沙烏地。阿聯除力邀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設立區域總部,旗下的MGX公司更是投資1,500億美元成為OpenAI股東;也聯手黑石和微軟,計劃再砸千億美金打造全球AI基礎設施。另外,卡達也不甘示弱,計劃在2026年前投入57億美元,其AI勞動力準備度已經高達75%,遠超新興市場平均水準。
回溯2018年,一支由數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多元化跨學科團隊,在阿聯阿布達比成立了G42這家AI公司。G42之名取自於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的科幻系列小說《銀河便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書中的關鍵數字「42」代表著「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
肩負著這般使命,G42的業務涵蓋了價值100億美元的科技投資基金、一個阿拉伯語人工智慧模型、一家科技人才整合平台、一家醫療保健公司和一個基因組測序計劃等重要任務。這些任務猶如是「不可能的任務」,必須借力使力。
值得一提的是,阿聯國家安全顧問,同時也是G42的董事長阿勒納楊(Sheikh Tahnoon bin Zayed Al Nahyan)是阿布達比最富有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也是阿布達比第三大主權財富基金阿布達比發展控股有限公司(ADQ)主席。他的重要性可從OpenAI的執行長奧特曼(Samuel Harris Altman )也欲親近他,尋求從阿聯獲得巨額投資資金可見。
2019年4月,阿聯政府通過了《2031年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和《阿聯國家人工智慧計劃》,旨在打造其全球AI中心的地位。到2031年,寄望數位經濟將在阿聯非石油GDP中佔到20%比例。
川普的中東行,他在阿聯宣布,美國和阿聯G42將在阿布達比共同打造一個全球最大AI超級園區,佔地26平方公里,總電力超過5吉瓦。這個巨大電力相當於美國單一巨型資料中心的消耗量,足見AI園區的規模,亦是美國本土以外最大規模的AI基礎設施。此外,阿聯每年可進口50萬顆輝達最先進的AI晶片,達成該園區的運算規模足以支援約250萬顆輝達高階B200晶片運行。
該項合作不僅包括AI設備部署,也涵蓋整體雲端架構與技術管理。美國企業將負責數據中心的營運與雲端服務,以打造超級資料中心,並且支援阿拉伯語大型語言模型的發展。
20250521_黃仁勳_全球媒體記者會_圖/鏡週刊_2025-05-22.jpg
21日黃仁勳在國際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正處AI工廠大建設潮,如同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遍佈全球,未來AI基礎建設也將無所不在。圖片取自鏡週刊
波灣石油帝國緣何得到美國政策大轉彎的青睞,而得以實現AI大國夢?可歸納點原由:
一、油國巨額財富的支持:從石油帝國到AI新王國,沙烏地和阿聯兩個土豪國,都靠「花錢」辦事。如沙烏地從足球到AI的發展,不論是給葡萄牙足球巨星C羅開出2億歐元的天價年薪,還是正在AI領域嘗試發力,這是中東國家一貫秉持「有錢好辦事」的做法。
二、能源轉換電力的支持:發展AI產業最大的資源障礙是能源消耗,但石油能源轉為電力資源恰是其優勢。沙烏地與阿聯作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之一,擁有充足的電力生產和輸送能力,得以較低的電價、土地成本和政策支持,吸引全球AI巨頭將算力和創新中心設立於此。同時,沙烏地正在加強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依據輝達公告,500兆瓦的算力工廠在沙烏地現有基礎設施下完全可以滿足,配合未來綠色能源規劃,實現「電力輸入,智慧輸出」目標。
三、川普AI政策轉向的支持:波斯灣國家正在用財富與能源資本改寫AI的世界科技經濟版圖,這得益於川普對AI產業發展的大轉彎。不同於拜登對於AI晶片的極力分級管制,政策急轉下,百萬顆先進的AI晶片訂單正瘋狂傾銷中東。就在川普訪問中東時期,美國宣佈廢除拜登頒佈的《AI擴散規則》(AI Diffusion Rule)。
拜登的《AI擴散規則》,本質上就是對AI晶片做出口分級管制。規則把全球國家和地區劃分為3類,對應著不同等級的AI晶片出口許可強度,中國在其中屬於最嚴厲管制的一類。中東地區的沙烏地和阿聯等被列入為第二級別管制名單,規定未來兩年只能銷售5萬顆H100 GPU,超額部分最高可以申請上調至32萬顆H100 GPU。
四、打擊主要對手——中國,同時達致美國經濟發展、延續科技霸權,並從地緣政治與外交槓桿上結盟,阻隔盟友與中國的結盟。
川普廢棄拜登的擴散管制規則,代表美國的AI晶片輸出政策的突變,同時也發佈3項對AI晶片出口的新禁令:
一、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華為昇騰芯晶片均違反美國出口管制。
二、警告使用美國人工智慧晶片應用於中國人工智慧模型的潛在後果,是違反美國法令,並加以制裁。
三、向美國企業發佈如何保護供應鏈免受轉移策略侵害的指導意見。
川普的策略是與其限制,只嚴格限制流向中國及敏感國家,且切換拜登的嚴格管制政策,改弦易轍為不如拉攏可能的盟友使用美國晶片,擴大美國AI產業競爭力與市佔率,呈現出「限制最大競爭對手+拉攏盟友」組合的戰略縱深。
這是維持美國科技霸權的思維:一方面,放鬆管制、強化AI全球競爭力及市佔率,支持本土企業在AI競賽中保持領先優勢;另一方面,在全球推動「美國技術標準戰」,以美規為各國國家標準,確保各國使用美國晶片、模型和工具,而不是中國的晶片、模型與工具,構築競爭壁壘;最後,針對中國實施更加精準和高壓的出口管制,縮小打擊面精準打擊最強的競爭對手——中國。
在美國政府與美國科技公司眼中,財力與能源資源雄厚的波斯灣國家,是美國擴大AI產業生態圈及保持領先地位的戰略區域。
對美國來說,這是個一石三鳥的策略。既可維繫科技霸權、厚實經濟發展而落實「美國優先」,亦可就地緣政治與外交上拉攏盟友,同時遏制中國科技的發展、建構技術壁壘,與防堵「一帶一路」擴張。從地緣政治及外交面向來說,如果美國實施嚴格的安全協議,與美國的聯盟將加深該地區對美國硬體和軟體的技術依賴,並將兩國進一步拉入與美國同盟的軌道。
海灣油國斥巨資投入AI產業,將傳統石油地緣優勢轉化為全球算力新高地,推動經濟從「碳分子」向「比特分子」進化。這種轉型若能成功,不僅是「石油換算力」的升級典型案例,更是全球產業轉型與科技地緣政治的再一次深度博弈,將改變中東的經濟結構之外,也為「後石油時代」轉型為「AI新王國」寫下注腳。
集結能源、電力、資金、政策的多重優勢疊加,中東刻在借力使力展現彎道超車策略,來重塑全球AI創新與能源格局。但人才培養、產業深化、自主研發、永續續發展和生態平衡等,是影響未來成敗的關鍵變量。
沙烏地與阿聯能否複製石油帝國的輝煌,實現AI智慧城市、智慧工廠與石油帝國的科幻對比,成為全球AI工廠的領跑者?答案或許還需要時間檢驗,但從擺脫石油的依賴到AI科技轉型的努力,已為世界樹立了新的發展模式案例。如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所言:「能源輸入,智慧輸出」,AI新都的沙漠奇跡夢想能否實現才剛築夢,一場AI的美中對決與多極新勢力生態系統正在博弈,值得持續關注。
(本文標題為編者所加,本文作者原標題為:一場美中AI對決與中東油國科技崛起的新博弈)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