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弋丰:一天到晚喊投降的人 不打你要打誰
如果你真的怕死了戰爭,你最不該做的就是整天嘴砲高喊會投降。圖為高喊要對解放軍投誠的小草。圖片翻攝自三立新聞YOUTUBE

|即時

藍弋丰:一天到晚喊投降的人 不打你要打誰

mirror-daily-logo

2025/07/03 11:17:00

藍弋丰/《科技新報》總監、Podcast「國際大事收藏版」主持人
投降,即把生命財產一切都交由別人處置,在你還有選擇的時候,投降絕不會是選項。不要為了為反對而反對,隨口亂說。
先前講過投降就被直接打包賣去當奴隸的例子,有人問:那投降比較「文明」的對象可不可以?
羅馬算是比較「講信修義」的投降對象?那這邊就來講投降羅馬的三則故事:

故事一:出來混總要還。澤城

澤城是「主動投降」的佼佼者,羅馬本來跟薩人有盟約,當薩人攻打平鄉首府澤城,澤城支撐不住,決定遣使羅馬求援,派出一個最雄辯滔滔的使者,好說歹說,提出平鄉出名的富裕,能對羅馬有很大助益,平鄉也願共同夾擊羅馬的敵人,相反的,一旦薩人併吞平鄉,實力大增,勢必威脅羅馬,這超厲害的使者還使出狡辯,找出當年羅馬與薩人條約的漏洞,稱並未有條款規定羅馬不能同時與平鄉結盟
羅馬元老院雖然很心動,但是還是堅持要要忠於與薩人的盟約,我們是講信修義的正直勢力!怎能見利忘義呢?
這位超級使者到此,拿出當初跟故鄉大家說好的最終底牌:那,我們澤城與平鄉無條件投降羅馬!
羅馬(設計台詞):什麼?以為用錢就可以收買我們嗎?........但是錢實在太多了!
所以羅馬就收下了澤城,寫封信跟薩人說:兄弟啊,不好意思齁,這個澤城現在是我的財產了,麻煩你不要攻打喔!
薩人當然氣炸,所以就這樣打起了羅馬薩人戰爭,都是因為奸巧的澤城搞投降從中挑撥,這是343BC的事情。
澤城接下來在羅馬的庇蔭下繼續發展,的確有一個世紀多混的不錯,但是澤城死性不改,出來混,總有一天要還。
到了216BC,漢尼拔打入義大利,在坎尼會戰大破羅馬軍,澤城又準備好投機了,倒戈投向漢尼拔。
羅馬當然前來討伐,第一次討伐時,漢尼拔很快回援,趕跑了羅馬軍,但是,漢尼拔雖然百戰百勝,卻無法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於是,當漢尼拔轉去征討別處,往南攻打重要大城*橡木城,羅馬趁漢尼拔很忙,就再度興兵討伐澤城。
羅馬知道野戰怎樣都打不贏漢尼拔,就在澤城外,先對內圍一圈工事,包死澤城,對外又圍一圈工事,包住自己,漢尼拔來援時,只能強攻工事,無法打穿,想要假裝攻打羅馬圍魏救趙,羅馬軍也不鳥他,一籌莫展,眼睜睜看著澤城淪陷。事後羅馬當然嚴懲倒戈的澤城人,領地全部充公,居民也遭剝奪公民身分
問題一:就算投降過去對方講信修義,要是對方倒台,也還是會倒大楣,你怎麼知道這次投奔的,是會風生水起的羅馬,還是會逐漸完蛋的漢尼拔?
※※※

故事二:以為自己關係很好?橡木城

橡木城在皮洛士戰爭中是反抗羅馬的核心,皮洛士落跑後心不甘情不願的投降了,羅馬對它仍然很忌憚,漢尼拔大顯神威後,羅馬擔心橡木城跟澤城等投機份子一樣倒戈,所以加強保防,又抓了人質到羅馬去,沒想到人質在羅馬試圖逃跑遭處決,消息傳回橡木城,群情悲憤,一群年輕貴族就決定要倒戈投降漢尼拔,幫漢尼拔開門長驅直入。
羅馬當然也要來討伐,之前忙著在其他地方到處交戰,3年後終於有空來解決橡木城,這時候漢尼拔又是老問題:無法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他正忙著趕往義大利「腳尖」*鹿地拯救重要港口**考隆城,以免海上聯繫遭截斷,羅馬就趁機進攻。
漢尼拔留在橡木城的守將是鹿地人,身邊的親衛也都是,好死不死,羅馬主將的情婦就是鹿地人,於是就經由情婦,藉由同鄉的關係,說服了守將偷偷投降,打開城門讓羅馬軍長驅直入。
這時漢尼拔正在趕回來的途中,距離只有五英里,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來不及了。
沒想到,羅馬主將可不想讓人知道自己是靠「裙帶關係」用不光明磊落的陰招獲勝的,好在,鹿地話別的地方人也聽不懂,於是這位高貴的羅馬貴族將領,心一橫,把鹿地人全都殺光滅口,之後放任羅馬軍洗劫屠殺全城,順便湮滅證據,被殺剩的橡木城人3萬遭賣為奴隸。
問題二:倒戈漢尼拔的年輕貴族,倒戈羅馬的鹿地守將,都跟對方有聯繫管道,關係這麼好所以才能投降,你有這樣的關係嗎?
身為一個雜兵,在熱兵器時代戰場上,你跑出去喊說要投降,對方根本聽不到,只會直接一槍斃了你。
但是關係好也沒用,橡木城的貴族,最後命運是決定在那個鹿地城防指揮官之上,而指揮官做出了自滅的決定,大家就一起死了,把命運交給別人決定,就是不現實。
※※※

故事三:迦太基的滅亡

羅馬的確是大多數時候很尊重契約,但是!羅馬也不是永遠講信義,而他會不會講信義,端看你的實力,和他的心情。
迦太基第一次投降羅馬,一開始,迦太基發生內亂,羅馬還很講義氣,不幫助叛軍,但是打了一陣子,迦太基元氣大傷,同一個羅馬,才不過2年,就變了一張臉,侵占原屬迦太基的科西嘉、薩丁尼亞,這是漢尼拔氣到非得要打羅馬的原因之一。
等到漢尼拔戰爭也打輸了,迦太基第二次投降羅馬,被羅馬安了非常嚴苛的條件,不能對外戰爭,只能打不還手,羅馬的盟友牧民大汗就利用這條,沒事就來找迦太基「零元購」。
這樣被「零元購」了幾十年,迦太基終於受不了想反擊,羅馬當然就來制裁,迦太基第三次投降,照羅馬的意思把武器、裝備、戰船都交出、銷毀,羅馬看迦太基自廢武功了,就提出最終要求:遷到離海16公里處。
到這個時候迦太基人才明白羅馬是要他們死,總算有共識決一死戰,很悲壯的拆屋毀鍋重新打造武器裝備,死守3年,最終還是城破滅亡了,殘存的5萬迦太基人都被賣為奴隸,迦太基遭徹底拆除。
問題三:如果武器裝備都還在時就全城共識決一死戰,下場會比較好嗎?
可能撐5年還是失敗,雖然一定比傻傻交出武器裝備好,但重點是,等到走到需要決定要不要投降的時候,怎麼樣都是死,最好是,一開始就不要開戰,根本不要走到得要投降的那一步!
真正重要的問題來了?為何一開始會打羅馬迦太基戰爭?
本來羅馬跟迦太基是幾百年的老盟邦,羅馬打贏薩人的時候,迦太基還遣使道賀,兩邊也一起對付皮洛士。
皮洛士戰爭後,中港(墨西拿)被一群燒殺擄掠的傭兵佔據,周邊前來討伐,傭兵同時向羅馬跟迦太基求援,就是要故意挑撥雙方發生衝突,迦太基先去了
羅馬這時陷入大爭論,為了一群人渣去跟老盟友開戰?但是中港扼制關鍵航道,拿下來,利益無可計量。元老院無法決定,就丟給公民大會,主戰派的貴族趁機去煽動說發大財呀!羅馬人就很熱血的決定開戰。
495068718_974329318204881_8723254075841865018_n_2025-07-03.jpg
飛彈無眼,請不要把投降當成對國內政治不滿的宣洩口號。圖片取自國防部發言人室臉書
民粹是一回事,但貴族們自己也腦袋發熱嗎?當然不是,這是因為他們研究了迦太基的習性,發現先前迦太基打了七次西西里戰爭,戰事一不利時,總是隨時準備好要投降,打勝仗時,又往往忙著趕緊和談,最後竟然常常是回到戰前狀態就好,沒懲罰對方。
你就很容易投降,萬一打輸只是回到原點,不打你打誰!
所以如果你真的怕死了戰爭,你最不該做的就是整天嘴砲高喊會投降,就算你只是為反對而反對也不能這樣說,因為這會讓台灣的敵人認為台灣人很容易投降,那,同上,不打你打誰?
等到敵軍真的打來,先不說槍彈無眼,目前的飛彈沒有聰明到能辨認揮白旗,就是打到敵軍登陸,你身為一個普通人,哪有管道可以投降,只有死路一條
搶搭最後一班飛機?最近以色列伊朗的經驗,一有戰爭風險,全球航空公司立刻全部都停飛該區域,以色列大量國民因而滯留海外,因為沒有飛機要飛以色列,只能靠以色列派專機去接回來。
台海也是一樣,一旦有戰爭風險,你知道的時候,全球航空公司也都知道了,所有飛機立即避開台灣,哪來的班機可搭?這時只有美國公民能搭得上美國的撤僑專機,或日本公民搭日本的,依此類推。
烏克蘭戰爭的經驗,美國會幫總統準備一個機位,總統要不要搭上去那是在他,但是絕對沒你的位置就是了
所以為了保住你的小命……還有我的,和大家的,請不要把投降當成對國內政治不滿的宣洩口號,我也對政治有很多不滿,但是兵兇戰危,兵戰之事千萬不能亂說,要罵請罵別的。
相反的,不管你支持或討厭哪個政黨,或你心裡相不相信,如果你真的很怕死,你最好每天宣揚台灣人絕不投降,台灣人都是狂戰士,恨不得敵人跑來給我們殺。
敵人會被唬嗎?敵人當然也會懷疑有幾分是虛張聲勢?但,只要全台灣上上下下喊的越真,包括行動越真,真金白銀的投入國防預算,真槍實彈地延長兵役,人人都在準備戰備物資(甚至準備無效或錯誤也無妨),不論如何都絕不談投降,談投降的政治人物或言論領袖都會立刻遭到慘痛修理……那麼,敵人相信的可能性就越大,戰爭真的發生的機率就越小。
這才是尋求和平,把無辜犧牲可能性降到零,最絕對也是唯一的辦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