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演習正緊鑼密鼓展開,今年特別與民安演習整合,改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意在擴大全民國防的根基;而猶記半個月前賴清德總統在「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中呼籲要讓軍人優先登機、商務艙有空位就讓軍人升等。面對長期以來民進黨與國防部之間複雜難解的關係,我們可以理解賴清德焦慮與用意,畢竟那不只是彼此信不信任的問題,而是全體國人所面對的歷史共業。
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前,中華民國國軍幾乎就等於是中國國民黨的黨軍。戒嚴時期總政戰部口中「赤色分子、黨外分子、台獨分子」的三合一敵人,民進黨就佔了二個。政戰系統在軍中招收國民黨員、選舉動員、批判民主運動,幾乎也是公開的秘密。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政黨輪替已經好幾次,歷史的積累致使許多國軍將領與軍官的國家認同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國軍共諜案的層出不窮,只是冰山一角,整體國軍精神戰力無法一致對外,才是最迫切難以解決的難題。
今年是2025年,若以官校正期生為例,如果讀軍校是18-21歲,那在2000年前後進入官校就讀並進入部隊任官,目前大概是43-46歲左右,約略是校級軍官以上,剛好是部隊的中高階幹部。換句話說,大約只要45歲以上的職業軍官,他們的軍官養成教育就是猛烈抨擊三合一敵人的教育環境。命運的捉弄有時候讓人束手無策,昔日口中的三合一敵人,現在變成掌握國防外交政策走向的執政黨,除非有劇烈的翻轉,否則要談及軍中的國家忠誠與效忠台灣,真的沒有那麼容易。
這就是陳水扁、蔡英文與賴清德執政時不得不面對的困境,國軍本該保持黨派中立,唯一的任務是保衛這塊土地的安全,捍衛所有人民的生命財產。但問題就出在數十年來國軍的思想教育就是把民進黨與台獨當作敵人,所以在面對民進黨執政時,某些國軍軍官從反共、反民進黨、反台獨,就突然轉變為親共,但繼續反民進黨、反台獨。
多年來,從民進黨執政高層透露的訊息得知,在對美軍購上,部分國防部高階軍官的消極不配合,讓政府挨了不少悶棍。對於被強迫一輩子深信台獨是仇敵的國軍軍官們,即便急獨並非當前的執政方向,但要他們瞬間改變思想真的有些困難,畢竟難以自處之餘,還得徹底推翻過去的自己。
防衛韌性是一種個人、國軍與社會各部門的危機處理與彈性適應能力,包括:個人、經濟產業、急難救助、社會互助、交通運輸、物資流通、政治領域等層面,一旦發生戰爭或災害危機時,全社會可以隨時調整,展現對抗威脅時的防衛意志,並維持社會的最基本運作。說穿了,全社會防衛韌性並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就是在面對前來侵犯的敵人時,有沒有想要團結一致對抗外敵的意志與行動。
強化國家意識、區別民主與獨裁的差別、讓國家認同落地生根,的確需要時間的累積,只是,中共從不放棄武力併吞台灣,時間更從來不等人,這就是當前執政難以擺脫的困境。然而,中共持續不放棄武力併台,最大的在野黨們依然不願意反共,要求全社會防衛韌性等於緣木求魚。國家認同不只是問題而是非常迫切的危機,若內部僵局遲遲無法解決,一但發生危機,就可能立刻將台灣推到難以挽回的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