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什麼是譫妄?
譫妄(delirium)是突然出現的精神混亂狀態,可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內迅速發生。這些改變往往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語言混亂、失去定向力、認知起伏不定,有的患者會出現幻覺、情緒波動,甚至日夜顛倒、突然遊走。
Q:造成譫妄的原因?
譫妄的成因很多,可能來自藥物副作用、疼痛、便祕、脫水或環境變動等。特別在住院、術後或換環境時更容易出現。失智者若合併譫妄,常會顯得混亂、容易焦躁不安,也更容易發生危險,像是趁人不注意外出遊走,甚至因此迷路或跌倒。
Q:如何面對譫妄?
林靜芸醫師照顧失智多年的先生林芳郁,有次林芳郁堅持繞行大安森林公園13圈才肯回家,走了超過30公里。她試著找出原因,才發現這樣的堅持,或許是他內在的拚搏,他試圖用走路的方式,對抗身體退化。這種沉默的執拗,有時是失智者難以言語的求生意志。
那照顧者該如何面對失智症合併譫妄的行為呢?首先,林靜芸建議不要強迫。若他不願上廁所、不肯吃飯,請先尊重,等一會兒再誘導。行為治療的原則是不催不逼、順勢引導,有時反而能降低衝突與焦慮。
其次,觀察與理解是關鍵。每位失智者都有一組獨特的「開關」,或許是一張合照、一段熟悉旋律、一種飲食習慣,都可能讓他們安心。例如有家庭用假鈔,應對失智者反覆藏錢、忘記的焦慮。
但最重要的,其實是照顧者自己的心情調適。「他不是在對你使性子,而是在做最後的努力。」這是一種極深的理解,也是一種慈悲。當我們意識到那樣的錯亂、反覆、難以理解的行為,是他們自身無法控制的,甚至是他們想保住能力的掙扎時,憤怒會被同情融化,煩躁也能轉化為疼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