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大罷免」本周末進入最後決戰,已經成案並將進行三階投票的31名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其中24名將在本月26日進行投票,另外7名的投票日則訂在8月23日。至於國民黨所推動「以罷制罷」的案件,僅有民進黨籍的南投縣議員陳玉鈴一人成案,其餘都一敗塗地,不但無法成案,還有百餘名國民黨黨務人員因為偽造連署遭起訴,包括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在內的各黨部高層20餘人遭羈押。至於陳玉鈴的罷免案已於本月13日進行投票,結果是不成立,所以國民黨的「以罷制罷」已確定全盤盡墨,現在剩下的則是看罷團所推動的32件罷免案(加上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能有多少成效。
「毀憲亂政,親中賣台」VS「選輸翻桌,破壞民主」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罷免和反罷免方都卯足全勁動員舉辦各種活動,希望能爭取支持,雙方各自的訴求可以簡化為罷免方的「毀憲亂政,親中賣台」以及被罷一方的「選輸翻桌,破壞民主」。
被罷一方的「選輸翻桌,破壞民主」鎖定的當然就是「藍綠之爭」的論述,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為什麼大罷免推動成功?
首先,民進黨不是沒有輸過,不是沒有朝小野大過,那麼,為什麼過去就不「選輸翻桌」呢?道理很簡單,罷免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這麼大規模的罷免,所以根本不可能據此翻桌。國民黨此次不是也推動「以罷制罷」想翻桌嗎?怎麼就連一張桌子都翻不成呢?
韓國瑜曾被罷免,但民主沒有一場空
其次,這次韓國瑜理所當然也為面對罷免的同志站台,把「大罷免大成功,台灣民主一場空」喊得震天價響,但他忘了他自己當年就創下了「直轄市長被罷免」以及「罷免票數多過於當選票數」兩項紀錄而被「成功」地罷免掉高雄市長職務,現在,不是因為民主「並未一場空」,他才能坐在立法院長的寶座上嗎?
事實上,罷免不適格的政治人物,本來就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民主有的時候會走岔路,所以要用「更大的民主」來糾正,韓國瑜就是最好的例子。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後,高雄市民才驚覺他並不適任而發動罷免,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當年高雄市議員黃捷在市政質詢時,韓國瑜根本不知如何應答而不斷跳針「高雄發大財」的翻白眼事件,其他例子實在太多,在此就不列舉了。
同樣的,當年的國民黨也一樣祭出民進黨「選輸翻桌」的論述,但也跟此次一樣一敗塗地。為什麼?正是因為那次的罷免並不是民進黨選輸翻桌,而是跟此次大罷免一模一樣,是人民團體站出行使公民罷免權。
罷免韓國瑜也是年輕人最早發起
我本人離開台灣35年,是在2014年退休後才回台定居,也真正開始關心台灣的政治,特別對韓國瑜遭罷免事件有相當完整的觀察。當年最初是兩位年輕人在臉書上發起「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連線」粉絲網頁,原因則是韓國瑜於2019年3月出訪中國時進入香港中聯辦,接著就是前述同年5月韓國瑜在市政質詢時出糗事件,使得這兩位年輕人創建的粉絲網頁頓時人數飛速成長。只不過不久之後就陷入停滯,此時,正好有位在罷免黃國昌案中扮演過角色的李佾潔醫師移居高雄,於是自告奮勇加入並將紛絲網頁改名為「公民割草行動」,同時不斷貼文檢討韓國瑜的總總作為,而此段時間裡,韓國瑜也不斷在市政問題上露餡,結果就是粉絲再度飛速成長,罷免的燎原之火遂一發不可收拾。
換言之,罷韓行動自始就是公民團體自發推動,當時又正值總統大選期間,民進黨為了怕落人口實根本沒有也不敢介入,甚至於偏綠的前高雄市府文化局長尹立所發起的 We Care和基進黨的張博洋,都是在當年11月才加入和「公民割草行動」合流,這也是為什麼罷韓行動的名稱一直是「公民割草行動」的原因,當時的民進黨也跟這次大罷免一樣,是在很後期才介入協助,其實說民進黨是公民團體的側翼,恐怕還更貼切一些。
那次公民行動的結果,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韓國瑜以同意票939,090對不同意票25,051票被罷免,同意票比他的當選票數還多出了46,545張,更比陳其邁的得票數多出了 166,851 票之多,可見得確實是跳出了藍白之爭的範疇而是真正公民的怒吼。
青鳥行動接棒
這次的情況幾乎如出一轍。最早是去年五月立法院在審議《國會改革法案》、《花東交通三法》過程中引發一系列衝突,引起民眾不滿,進而引發後續民眾於立法院外發起抗議的「青鳥行動」。
由於國民黨跟民眾黨立法委員挾著在立法院占多數的優勢,對相關法案完全不按照往例進行協商而強行逕付二、三讀並舉手表決通過,民怨由是愈積愈深。但國、眾兩黨並不為所動,繼續以同樣方式通過頗有爭議的財政劃分法、憲法訴訟法,這種被許多人認為「鴨霸」的做法終於在今年1月21日藍白兩黨聯手在立法院胡刪亂刪總預算後全面引爆。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最早提出「大罷免」
就事實而論,「大罷免」三個字確實是由民進黨立法院總召集人柯建銘於1月上旬說出,但綠營內反應不一,特別是賴清德總統與民進黨中央都並未響應,而且不少綠營的人都在問,老柯是不是瘋了?只不過已經憋了一肚子怨氣人民團體卻從中獲得了靈感(事實上,包括罷免葉元之、徐巧芯、王鴻薇…等仇恨值較高的人民團體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運作了)。1月22日,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聯合全臺各地推動罷免的公民團體、南社、台灣教授協會等組織,成立「反共護台志工聯盟」,支援大罷免,自此演變成舉世僅見的全國性大罷免行動。
根據前述所發生的事情及時間軸,我們可以確定「大罷免」的緣由就是因為藍白兩黨在立法院亂整亂搞而非民進黨想翻桌。老實說,藍白兩黨在立法院內佔多數,大可以讓法案經過討論、協商的程序,然後再表決通過,至少也不會在程序上引人非議。可是他們不此之圖,硬要用強行的手法而引發針對他們的大罷免,也只能說是咎由自取。
藍白兩黨常常講,刪過之後的總預算還是高過去年。但這件事情的癥結從來不是刪了多少,而是怎麼刪以及刪了什麼?我們已經知道藍白兩黨是在亂刪,包括這次也面臨罷免的國民黨立委葉元之都在政論節目公開承認(應該是不小心),他舉手贊成時並不知道刪了什麼;另外,刪除的數額居然超過所編列的預算,也都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把胡作非為的國會議員趕出國會也是剛剛好而已
國民黨口口聲聲說全世界的先進民主國家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大罷免」的事。說的確實沒有錯,但這是因為全世界的民主國家的國會裏,都沒有像藍白兩黨這樣胡作非為的國會議員,發動罷免把他們趕出國會,也只是剛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