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機器人商機打群架 六大公協會共組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 2030年產值上看兆元
結合台灣6大公協會的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今日宣布成立,副總統蕭美琴親自出席成立大會,聯盟訂下2030年產值達1兆元的目標。(圖/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

|即時

為機器人商機打群架 六大公協會共組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 2030年產值上看兆元

mirror-daily-logo

2025/07/22 14:07:00

記者:

吳筱雯

AI可望加速人形機器人的發展,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更看好機器人商機將堪比於iPhone,為了讓台灣持續站在下一個兆元產業的浪頭,國內六個指標公協會共同發起的「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今日舉行成立大會,副總統蕭美琴也親自到場,聯盟更設下2030年AI機器人產值突破兆元的目標。
台灣AI機器人大聯盟由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台灣雲協、台北市電腦公會、電電公會、機械公會與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共同發起,期能結合台灣在AI、機器人、資通訊、電機電子、機械製造與系統應用等強項,整合各界能量、帶領台灣的AI機器人產業邁向國際。
聯盟在今日的成立大會中,提出四大願景、五大訴求,並透過三大行動方案落實,最終希望達成四大目標,也就是推動自主移動載具、足型、人形、特殊應用型共4種類型、5款機器人的共用平台,提供多元應用開發,同時聚焦於決策系統、驅控系統、感測系統、動力系統共四大核心系統的國產化,並鎖定醫療、物流、農業、製造、照護、餐飲、救災、巡檢共八大產業的導入與應用落地,透過零組件與製造國產化、出口國際化,帶動2030年台灣AI機器人整體產值突破兆元。
智動協會絲國一理事長指出,機器人是AI技術落地的重要載具,也是AI結合晶片、機械、資通訊與軟韌體等跨領域技術之複合系統。台灣機器人產業已具有相當基礎的供應鏈,再加入AI後,將可使現有機器人產品升級,搭配六個公協會會員的合作,在AI機器人用關鍵零組件、平台、系統整合協力,將可打造AI機器人生態系,讓國產化機器人落地應用與全球輸出。
台灣雲協吳政忠理事長認為,人型機器人是台灣科技產業下一個兆元應用的關鍵布局,台灣雲協特別成立「人型機器人SIG」平台,將以解構技術與生態系、定位市場與定義需求、分工合作與共創作為策略,推動ICT與機械產業的跨域軟硬體整合,讓台灣在AI機器人發展上走在前端、立足全球。
台北市電腦公會彭双浪理事長表示,台灣擁有從半導體、晶片、感測模組到系統整合的完整ICT優勢,是推動AI機器人產業的最佳基地。
機械公會莊大立理事長指出,台灣在發展AI智慧機器人產業上,應以國家戰略思維推動產業整合,當前多數機器人硬體仍仰賴進口,亟需結合台灣長期累積的精密製造基礎與客製化能力,由政府攜手產業建立自主關鍵零組件體系,並協助拓展市場出海口,以利台灣在全球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陳伯佳理事長表示,工具機業者正積極由核心零組件供者,升級為智慧模組與應用整合者,透過關節結構加工、減速模組與伺服控制等關技術,切入高剛性動力模組市場,並結合雲端與應用端資源,構建模組平台,實現從精密製造邁向智慧應用的轉型。
電電公會林全能秘書長則認為,面對全球人形機器人發展熱潮,台灣在主機板、感測器、馬達與驅動模組等關鍵零組件,以及系統整合能量具備深厚實力,是推動AI與機器人融合應用的重要基地,未來聯盟將推動展覽、競賽、實地運作三大行動方案,透過規格制訂、業界出題,讓技術研發與供應鏈,往自主規格的產品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