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基準關稅、對等關稅後,又緩行90天在實施對等關稅,各國在高額對等關稅緩行期間,都急著要跟美國進行貿易談判,而美國也不大家一起談,就採一個一個、各個擊破進行雙邊會談,美國經濟量體大,這也讓與之協議的國家陷入了不得不壓力,台灣該怎麼談?要怎麼談?談出多少關稅是最好?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認為:「不太可能談到零關稅或優惠關稅。但預料川普對台灣的目標稅率應該是15-20%左右。如果我們能談到15%那就是最好。」

川普為什麼愛使用關稅手段?因為關稅,美國而言,是武器、是棒子。川普1.0就已經對中國開幹,但第二任不只對中國、連全世界貿易夥伴都是先開幹,再要你來美進行談判。川普覺得美國財富外流這樣下去不行,運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祭起高額對等關稅,甚至把非法移民、非法毒品都跟貿易綁在一起。想讓製造業回流美國,對應貿易上的不公平,縮小貿易逆差,同時增加美國稅收,所以川普想的絕不是從零關稅談起。
想知道川普政府對等關稅底線在哪?這就要明白川普的希望。他希望透過這個關稅,來彌補下半年所得稅延長減稅,這減稅的規模數字,預估四年會造成二兆美元的赤字。中經院以此基準下去計算,「如果以美國去年三兆三千億美元的進口金額來看,這個關稅的平均稅率約15%左右。」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美國所目前公布的對等稅率,最低就是10%,而許多貿易夥伴則給予20-50%不等的稅率,創造出談判空間。
再從川普上任後多次提高關稅(鋼鋁、汽車產業等),多半都以25%作為基準,而且這次的對等關稅中,最有可能和美國對幹的歐盟,給予20%稅率;川普最鐵的盟友以色列對等稅率17%來看,連賢明直析:「台灣談判時,要的不是要最友好的優惠,而是公平待遇。川普對台灣目標稅率應該放在15-20%左右。」
而且台灣在回應對等關稅上,要千萬避免與美國對抗,另外,就是要注意洗產地的問題。針對美方關切議題連賢明表示,「要推動稅率、匯率、補貼(利率)的結構性改革,取得可競爭的區域公平待遇,同時,關注對等關稅中ICT資訊及通訊產品的豁免。
川普也很注意洗產地的問題,除了要求墨西哥對中國課稅,針對越南、東南亞中資設廠問題,供應鏈隨時可能面臨重組,台商供應鏈已經從中國,轉移到墨西哥和東南亞,接下來,就要面對是否移轉到美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