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銘/政治經濟觀察者
新台幣升勢再如「瘋狗浪」來襲。一周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升值1.5% 、3.49角,盤中已見28字頭,是自2022年 4月以來首次突破29大關。而且,自今年以來已強升13.81%,位居亞洲第一,猶勝歐元,強摘「最強亞幣」王冠。
繼新台幣在5月初一度創下1980年代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後,匯率對沖成本今年大幅飆升,一年期隱含波動率已創下自2011年以來歷史新高。
美元匯率今年以來已大跌逾8%,堪稱史上最差的開局表現。
美元指數也再度跌破98關口,接近年內低點,為2022年3月以來最低水準,隨著全球投資者持續增加對於美元資產避險操作,外匯市場正在醞釀一場對沖風暴,導致美元進一步走貶。
美元走跌也促發大宗商品市場全面反彈。鉑金價格強勢突破2014年以來高點,年內漲幅超過50%,其與黃金比價更逼近關鍵阻力位置。市場原預期的關稅拖累需求並未出現,反因中美同步囤貨加劇全球庫存消耗,市場供應緊張。
美元疲軟 鉑金狂漲
美元的疲弱與鉑金的漲勢,反映黃金疲緩下的替代邏輯:投資者在黃金創下歷史高價後,沿貴金屬價值鏈向下尋找白銀與鉑金等對衝工具,除說明換手操作與落後補漲外,亦呈現出美元貨幣的價值流失,尤其是美國總統川普力推「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帶來重襲的隱憂,美國將於今年底前新增國債供應量達1 兆美元,恐埋下財政赤字危機風險。
不見支撐的弱勢美元循環,還來自於市場押注提早降息可能性大增的情緒。一方面,不管是不是來自川普多次公開喊話鮑爾降息的壓力,聯準會(Fed )主席鮑爾(Jerome Hayden Powell)在近期的美國國會證詞中,顯露降息態度立場鬆動,市場預期第3季將啟動降息,貨幣供給轉向寬鬆的訊號預期,使得美元承壓。
川普急著降息
另一方面,聯準會「新主席溢價」現象的浮現,及「影子主席」均指向加快降息進程的樂觀期待。川普不僅多次批評鮑爾為「遲到先生」(Mr. Too Late),現在川普更急了,想打破傳統慣利只有3-4個月過渡期的常規,準備提前於今夏或秋天宣布下任準會聯主席人選,祭出「影子主席」策略倒逼鮑爾降息。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指出,「新主席溢價」的統計模型顯示明年將出現新主席上任後的異常定價,也就是明年中期降息的預期上,市場越來越預期,貨幣政策將延續寬鬆趨勢。
回顧4月初川普發動關稅戰後,以及政策反覆使得不確定性增加,外資投資卻步,美元資產遭拋售,此等是「外資的隱形殺手」,造成伴隨經濟放緩,亦呈現美元資產的脆弱性,當前已進入反應階段。全球央行政策轉向加速,聯準會從2024年的觀望態度轉向適應性調整,市場預計9月降息近乎確定,7月降息也在討論其可能性。跟隨而來的是金融條件顯著寬鬆,表現為美國長債殖利率下降、信用利差收縮、美元走跌以及實際薪資動態改善。
簡言之,上述現象不利於短期美元扭轉劣勢,仍將呈現盤跌的弱勢格局,這也是新台幣對於美元大升值的重大背景。
為什麼新台幣暴衝?
新台幣對美元從今年4月底起開始仰衝而狂升,近日再開啟暴衝模式,主要還有3項與美國政策與美元密切關聯因素造成的重大影響:
一、台灣名列美國匯率報告觀察名單與對美擴大順差:美國匯率報告的觀察名單包括台灣,且強調台灣經常帳順差「極高」與貨物貿易順差「超大」(outsized),導致市場對新台幣升值的預期心理發酵外,央行不敢因此及在「關稅大刀」牽制下進行大力干預。
台灣極高的經常帳順差去年增加80億美元,增至1,140億美元,占GDP比率為14.3%,主因是美國的貨物貿易順差增加50億美元至1,010億美元,占GDP的12.7%、主要所得順差提高40億美元至115億美元,占GDP的3.8%;以及去年服務貿易逆差亦擴增至124億美元,高於2023年的100億美元,占GDP的1.6%,恢復至新冠疫情前水準。
二、對等關稅談判與匯率的聯動影響:美國明言令日本與韓國的幣值升值,亦即指明川普關稅戰的總體戰略的配套,直指對等關稅談判牽動非美國家的匯率升值。疊加在美國匯率報告公布下,預期亞洲出口導向國的央行都會減少對匯市的干預,因此亞幣至少被安上「隱形壓力」,造成亞洲國家貨幣短期內還有升值空間。
況且,在台灣出口商品以美元計價下,川普加徵關税與新台幣匯率是雙重合一的攻擊武器,摧毀出口企業的利潤。在滿足減少美國貿易逆差或川普心中期待的對等關稅下,「高關稅+美元貶值」是最優解,而高關稅尚可搭配新台幣貶值(美元升值),但低關稅必是新台幣升值(美元貶值)。因此,縱使美台對等關稅談判順利得以豁免或降低,在新台幣陡升的情況下,在實際貢獻美國的角度上,亦是如同回到高關稅的稅率。
易言之,實際的美國對等關稅=美國加徵關税+新台幣對美元升值比率。若對等關稅從32%降至20%,新台幣升值至30元;若對等關稅降至15%,新台幣可能還需升值約5%,挑戰28.5元水準。
出口廠商接下來將面臨「新台幣升值+加徵關稅」的雙重壓力。若對等關稅更低,新台幣的升值空間可能更大,對出口企業影響程度將超過對等關稅。此亦是必須將「新台幣升值+加徵關稅」兩者合併配套計算的原因。
此時,若央行大力干預匯市或操控匯率,將導致華盛頓對台北課以更大幅度的加徵關稅。在對等關稅談判的敏感時期,任何市場操作都可能被放大檢視。因此,造成近期新台幣失去剎車力道而猛力升值。
三、對等關稅暫緩期大量出口企業的恐慌性拋匯:川普暫停對等關稅90天,美國與台灣廠商為規避加徵關税導致成本增加,台灣廠商於4~6月的出口大增,出口企業為避免益形擴大的匯差損失爭搶匯兌,而出現恐慌性的拋匯賣壓,加速新台幣短時間急速升值。尤其在以伊戰爭按下停止鍵之後,避險需求瞬間消失,新台幣再次跳躍而急升。
而且,新台幣堅定邁向升值趨勢的步伐,並不因台灣下半年經濟成長急速放緩而改變。行政院主計總處將2025年全年經濟成長率(GDP)下修至3.1%,下半年因關稅與匯率變動為關鍵變數,成長動能將明顯收斂,預測僅有1%的增幅,已不似去年4.3%的強勁成長率,理論上匯率應回應經濟成長動能減弱而趨貶,不過在上半年受惠全球AI產業相關需求出口亮眼,GDP成長率預估達5.35%,目前在AI相關產業需求出口仍明顯下,新台幣匯價恐難大幅回跌。
台積電反應迅速 注資海外子公司
在面對川普關稅戰和匯率戰的雙手聯合打擊,出口企業如何避險及因應?台積電是個案例,其反應相當迅速,向其海外子公司注資100億美元,旨在降低外匯對沖成本,增強匯率風險管理的資本靈活性。
這策略的因應作為是台積電為對沖匯率的「瘋狗浪」風險而採取的歷史最大規模資本運作。這也是自2024年以來第3次類似的操作,規模遠超前2次。而且,這些增資均發生在新台幣趨於升值時期。
台積電及聯電曾指出,新台幣匯率變化1%,將影響營業利益率0.4 ~0.6%。因此,新台幣升值10%時,將對半導體產業整體毛利率造成下滑4%至6%損害。半導體的代工毛利較高,猶以台積電的毛利比聯電多出1倍多,高達約58 %,仍然進行各種避險防禦工事,亦凸顯關稅及匯率對其永續成長的威脅。
同時,這也點出新台幣的強升,將拉大產業競爭及貧富的差距,尤其將成為下半年出口產業、機械產業、壽險保險產業、中小企業及傳統產業等產業嚴峻的挑戰。
台幣強勢升值 壽險產業虧損達高峰
以壽險產業遭重襲為例,新台幣元的強勢升值,5月單月稅前虧損即高達1,066億元,創下自2020年有統計以來最大的虧損紀錄,導致前5月累計虧損為617億元,也是自有統計以來的最大虧損金額。
這顯示對匯率敏感的產業,已淪為被美元鎖鏈束縛的金融侏儒,是新台幣強力升值的祭旗,與毛利高的產業或受益於升值的進口內銷產業形成強烈對比,一場產業與企業財富重分配的無煙硝戰爭從此開始。
如眾所週知,新台幣瘋狂升值是出口企業的致命傷,價格的競爭優勢被大砍一刀而危機重重,不只匯損吃掉利潤的「做白工」,訂單減少將導致工廠減產,勞工可能放無薪假或失業,嚴重更將造成工廠倒閉潮。
當前形勢嚴峻,重兵攻臨城下。隨著出口廠商和金融機構爭相拋售美元,且在川普的關稅戰、「大而美法案」及透過軟硬兼施推動快速降息等,多重推力形成的重力加速度下,美元的弱勢周期格局不易逆轉,新台幣升值仍承受高壓,可能正在捲入惡性循環風險中。
重創台灣出口
台灣本身深具匯率敏感體質。由於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對外淨投資部位(Net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規模佔GDP的165%,使得台灣對於匯率極其敏感。
2024年台灣對外淨投資部位總額為1.7兆億美元,主要是企業透過出口累計貿易順差後的留存,形式主要為美股、美債及美元存款等資產。以1.7兆億海外投資為基數,今年至今新台幣升值13.81%,代表台灣的對外淨投資蒸發了約2,358億美元,而台灣2024年GDP以美元計算是7930億美元,半年間甚至從4月底至6月底的3個月期間,台灣對外投資蒸發的金額高達台灣一年GDP的29.73%。
貨幣升值聽起來像是國力變強的象徵,是「台灣的驕傲」,但對出口導向型國家及外銷企業來說,匯率從來不是越高越好,尤其是失速的急升。就像開車要踩剎車,匯率也要防止猛踩油門開太快。升值過快、太猛、太多,對出口佔台灣7成的經濟體質帶來翻車的風險。況且,2024 年台灣對美出口金額佔總出口金額的23%,佔名目 GDP 的14%,美國已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國,新台幣對美元大幅升值,已伴隨失速的風險。
過去央行以「柳樹理論」作為進場干預匯率的依據:當市場風勢加劇、波動升高,市場出現失序時就會進場。3個月來的新台幣劇烈波動似若搭上失速列車,但囿於川普對等關稅談判及台灣名列匯率觀察名單的敏感時期,「柳樹理論」能否有效發揮實際效果面臨兩難困境。
2字頭新匯率+強國加徵關稅的新時代來臨
在川普加徵關税大刀即將劈下之際,復有匯率戰來襲,誠如產業界說的:「高關稅是死路,大升值就是絕路」。兩條路都是既坎坷、又艱辛、且崎曲的難行刀斧路,除了政府與央行如何積極拯救陷於冰火兩重天的產業與台灣經濟之外,身陷滅頂之災的產業與企業,需及早做好準備。除了思考與落實避險及生存之計外,亦應同時思考如何落實全球布局策保分流安全與智慧製造。同時,一方面與當地夥伴建立品牌與虛實整合通路;另方面,從單純代工轉型加入在地價值鏈生態系,增加與先進技術的創新連結,建立彈性及韌性企業。
「2字頭」新匯率時代是新常態,加徵關稅的強國分紅亦是無法逃避的新成本,面對環境快速變化的現實,企業應認請並及早做好應對準備。繫上安全帶,瞬息萬變的不確定年代,還將迎來各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