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光/精神科醫師、台灣基進中評委
藍白立委毀憲亂政、又亂刪預算影響政府施政與人、民福祉,因此催生了大罷免行動。親中陣營面臨危機,陸戰上不惜使用暴力威脅罷團志工(甚至在餐廳裡毆打支持罷免的鄰桌客人),空戰上則是將公民自主行動說成藍綠政治鬥爭、並指控民進黨「選輸就翻桌」「無法容忍異見的綠色恐怖」「意圖藉一黨獨大」。
對志工的暴力脅迫,自應以法律追訴,但須受害志工不辭辛勞提出告訴、相關程序也需要義務律師協助處理。這不只是懲罰個別暴行、也是在打造「公民行動者可以安全表達訴求」的社會。
要破解反罷方的空戰話術,則需要民進黨適度禮讓,讓自主公民有更多的曝光率與發言空間,避免「藍綠惡鬥、選輸翻桌」的錯誤觀感形成。此外,雖然綠色恐怖是荒謬的謠言(反而針對挺罷免民眾的暴行證明「中國黨徒會以白色恐怖手段壓迫不同意見」),但綠營也必須避免「打掉雜質」「刑法一百條伺候」…可能引發負面聯想、或成為箭靶的發言;畢竟,只要被抓到話柄攻擊,任何澄清都無法完全彌補傷害。而相對於「刑法一百條」,台灣基進於2019年推動的「外國代理人登記法」,才是更能夠有效應對中國統戰、又不致引發威權疑慮的法案。
針對「民進黨將會一黨獨大」的話術,賴總統此前宣稱的「公民先行、補選優先由罷團產生人選」就是很好的破解。而如果總統能親自對推動大罷免的其他政黨表達善意、承諾修正不利於小黨參政的選罷法,將更能說服社會大眾「民進黨無意獨大」。而且,如果沒有「提名十席區域立委、才能提名參選不分區立委」的規定,也可以減少「小黨被迫砸錢(二十萬保證金對小黨是沉重負擔)提名多席區域立委、影響民進黨當選機會」的雙輸局面。
如上所述,批判藍白立委的重任可以交給名嘴或黨外人士(東昍先生的影片堪稱典範),而執政黨領袖則應該多談願景,例如「國會裡親中勢力減弱、惡鬥減少,忠於台灣的政黨和衷共濟、為人民謀福利」,或先提出有利於台灣安全進步的政策、爭取社會大眾的認同;如此一來,公民們將能以歡樂期待的心情投下同意罷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