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菡透過臉書發表一封給徐重仁的公開信,她說,徐對民主的見解狹隘、對「監督制衡」定義有著嚴重的誤解偏差,不了解「程序正義」為何物、還以為「社會共識」是由當權者所定義。
陳智菡指出,民主機制向來就是多數決,徐重仁卻扭曲了「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的定義法則,將其曲解為「挾人數優勢」,還將在野黨基於民意推動的法案,扭曲成阻擋、杯葛、強推與民意背離。
陳智菡對徐重仁喊話,身為一個在台灣長期經營的知名企業家,徐對於時局的憂心非常合理,只是可惜,身為一個應該有宏觀格局的企業家,根本完全搞錯了方向,民主體制的長治久安,需要靠執政黨與在野黨的共同努力、尊重現有的民主體制、服從選舉的結果,而非選輸就翻桌。民主政治的根本更在於「可責性」,政治人物必須對選民與其施政負責。現在的執政黨,叫做民主進步黨。
陳智菡說,民主的價值在於一人一票,在於尊重制度與多元、更在「與時俱進」,可惜徐重仁公開支持大罷免的言論,與他在2017年4月11日新書發表會上被問到青年低薪問題時回覆的「現在年輕人太會花錢⋯⋯如果現在沒有那麼多的錢,就應該少花一點」,鼓勵年輕人「不要太計較薪水比別人低,好好工作有一天老闆會看到」的言論一樣,沒有多大的長進。
陳智菡表示,徐重仁還停留在「那個世代」的菁英思維,未見一個社會企業家的經營者格局。當然,台灣是民主社會,徐可以停留在「那個時代」,停留在當權者與菁英的舒適圈,人民會自己在7月26日做出選擇,「畢竟,家財萬貫的大老闆與國策顧問和無數苦背房貸的青年,每個人都只有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