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稅戰爆發後,各專家分析關稅戰與貨幣戰綁定,重點是希望其他貨幣兌美元升值,台幣一度飆升至28開頭,同時金融研訓院金融穩定中心主任陳鴻達表示,美債將會是下一個重點,雖然不至於像外界謠傳出現「零息美債」,但美國可能會朝低息、長期、利息到期時一併支付的方向談判。

「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不涉及匯率或後續美債的安排」央行總裁楊金龍昨天在記者會中說道,但這些澄清對安撫市場情緒的幫助並不大,陳鴻達指出,今年台幣匯價算是被打壓了一陣子,由於許多外資在台股獲利頗豐,因此出現獲利了結匯出的情形,於是有美元指數已經下跌,但台幣還偏弱的不合理現象,不過這都有違台灣經濟基本面的事實,台灣第一季經濟成長率概估數為5.37%,優於美國、中國、新加坡及南韓,因此台幣相對於以上國家貨幣走勢強勁,是很自然的事情。
陳鴻達認為,美國因為自身財務赤字嚴重,美債利息支出龐大,已經超過國家GDP的3%,甚至高於國防支出,「不得不解決」,對此美國可能會尋求1985年《廣場協議》模式,也就是《海湖莊園協議》,促使各國貨幣兌美元升值,增加出口鏡州力,縮減貿易赤字,同時希望透過將襲來將低未來發行新債還舊債時的利息負擔。
不過外界盛傳的「零息債券」不太可行,更有可能的是發行期限更長的債券,且利息可能在到期時一次性支付。
「策略較激進是為了讓美國早點衰退。」川普政府從對等關稅到接下來的匯率、美債議題,手段都相當激進,對此,陳鴻達認為,原因是要盡快引發經濟衰退,以便在下次選舉前能實現復甦,避免改革下「該來的」衰退出現在選舉年。
而他也認為,關稅是迫使各國合作的工具,目的是要求盟友配合美國對中的貿易策略,如共同課徵高關稅,防止中國洗產地,協助壓低美元匯率,同時用較低利率買入美債,如此才能獲得較低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