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葬禮上的地緣政治學
川普會晤澤倫斯基。圖/翻攝自澤倫斯基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 社群帳號

|即時

教宗葬禮上的地緣政治學

2025/04/30 07:00:00

鄭傑憶/旅居義大利社會學博士,個人網頁:地中海豔陽
川普的招牌紅領帶換成深藍色領帶,澤連斯基也卸下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的「戰袍」,穿上黑色襯衫與外套,在梵蒂岡的教宗方濟各葬禮彌撒,最強勢的領導人也必須遵守梵蒂岡的服飾規定。曾經的爭鋒相對也暫時舒緩,在充滿神聖氣息的聖伯多祿大殿,川普與澤連斯基坐在輕便的紅色椅子上,對談了15分鐘。
澤連斯基曾抱怨方濟各不夠明白表態站在烏克蘭這一邊,但在教廷的協助下,烏克蘭與俄國交換戰俘外,一些被綁架到俄國的烏克蘭孩童也順利返家。方濟各去世後,澤連斯基表示,永遠不會忘記這位教宗不斷為烏克蘭的和平祈禱。教宗方濟各生前最後露面時,仍念念不忘呼籲和平,在白宮的火爆場面後,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平靜對談,是他離世後,給世界的一份禮物。

喪禮上的美國總統

天主教教宗的葬禮莊嚴肅穆,但也是全球政治展演的場合。教宗方濟各希望死後仍貫徹選擇方濟各為稱號的儉樸精神,要求葬禮從簡,但全世界14億天主教徒的領導人去世,聖伯多祿廣場上的葬禮依然冠蓋雲集,超過160個國家派出代表參與,超過半數是國家或政府領導人,美國不僅有川普伉儷出席,身為天主教徒的前總統拜登和他的夫人也聯袂參與。
躲避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在美國建立新家園後,對天主教一直保有戒心,1978年前,最高僅派過副總統出席教宗葬禮。但在位超過27年的若望保祿二世2005年去世後,現任的小布希、前任的老布希和柯林頓一起出席喪禮,三位美國前後任總統坐在聖伯多祿廣場上,不僅展示教廷在國際上的份量,也是美國與教廷關係的轉折點。
來自波蘭的若望保祿二世堅決反共,在冷戰後期與雷根一起對抗蘇聯陣營,但他反對武力,試圖穩定局面避免衝突。冷戰結束後,若望保祿二世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在小布希決定攻打伊拉克後,反戰的教宗與華盛頓的關係更是急轉直下,認為這場戰爭將導致中東多年的動盪不安,讓當地的基督、天主教徒更難生存,若望保祿二世也不希望天主教被捲入以反恐為名對抗伊斯蘭的「文明衝突」,曾當面譴責小布希。小布希不計前嫌參加葬禮,是為了修補與教廷的關係,也是為了影響選任新教宗的樞機閉門會議(conclave),期待選出一名與美國形成「基督宗教聯盟」的新教宗。

中國的缺席

川普與教宗方濟各在許多議題上立場不同,兩人更因為移民問題針鋒相對,但全球最有權勢的人仍選擇出席教宗葬禮,因為在2024年的總統大選多數天主教徒投票給他,而他的副手范斯(J. D. Vance)不斷引用天主教的教導正當化川普的政策。
出席教宗葬禮的名單引人矚目,因戰爭與方濟各有齟齬的俄國、以色列都有代表出席,與教廷沒有正式邦交的越南和科索沃也派員參與,但沒出席的,一樣耐人尋味。最大的缺席者是中國,沒有人期待習近平出席,方濟各今年初住院期間,一些梵蒂岡專家揣測中國頂多派出文化部長級的官員出席,有參與,但沒有太多政治意涵。然而,教宗方濟各在4月21日離世的消息傳出後,中方反應冷淡,僅由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方濟各教皇去世表示哀悼。近年來,中國和梵蒂岡保持建設性接觸,開展了有益交往。中方願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動中梵關係持續改善。」
一名熟悉教廷事務的人士向筆者表示,在台灣決定派出前副總統陳建仁出席葬禮後,中國外交部有意派人參加,但其他部門反對,教廷明白不會有中方官員出席,但仍等待有中國主教參與,但最終也是落空。第一位訪問教宗方濟各談論中國事務的漢學家郗仕(Francesco Sisci)向筆者解釋,「若中方同意主教出席,也是跨出一小步,承認中國天主教會是普世教會的一小步。」然而,北京連這一小步都沒跨出。若望保祿二世去世後,有中國代表在瞻望儀容期間前往弔唁,但這一次連這委婉的致意也沒有。

台灣代表「中國」

然而,在梵蒂岡依外交慣例以法文公布的教宗葬禮各國出席名單上,有中國(Chine)代表,代表「中國」出席的,是中華民國前副總統陳建仁。教廷在1942年與遷都在重慶的國民黨政府建交,幾經輾轉後落腳台北,如今在台北的教廷大使館名稱仍是「教廷駐華大使館」(Nuntiatura Apostolica in Sinis),代表著中國。
20250429陳建仁會晤方濟各。翻攝陳建仁臉書
台灣派出前副總統陳建仁出席教宗方濟各的喪禮。圖為方濟各生前與陳建仁會面。翻攝陳建仁臉書
教宗離世與就職是天主教的宗教大事,也是國際政治的舞台,更是兩岸外交的角力場。2005年,時任總統的陳水扁出席若望保祿二世喪禮,在典禮上與各國政要互動,也是中華民國第一位在任總統出訪歐洲。對於陳水扁出席教宗葬禮,北京一如往常激烈批評「是在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動。」
一些消息指出,北京原本有意派人參與若望保祿二世葬禮,但礙於台灣由總統出席,最終打消念頭。這一次,台灣派出前副總統陳建仁出席教宗方濟各的喪禮,屬於前任官員等級,但北京依舊缺席,說明問題不在於台灣出席代表的位階高低,而在於北京令人費解的心結。

北京依舊故步自封

陳水扁出席若望保祿二世喪禮與全球政要同台的一幕讓北京心裡很不是滋味,事後主動與教廷接觸,新任教宗本篤十六世也延續若望保祿二世對中國的善意,對北京展現友好姿態,經過審慎研究名單後,邀請李篤安、金魯賢、魏景義和李鏡峰等四位備受敬重的中國主教出席2005年10月在梵蒂岡舉辦的世界主教會議。
儘管四位主教竭力讓北京明白教宗邀請的盛情和出席的意涵,但他們無法如願成行。當時一名評論者在天主教亞洲新聞(Asia News)表示:「中國的國際形象又回到那個故步自封的國家,儘管它近來對天主教會釋出和緩的訊息。」令人唏噓的是,20年後,這番評論依舊適用。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