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人形機器人整機產業地位是什麼情況?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觀察到,過去5、6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突飛猛進,已對台灣帶來很大的壓力。新漢董事長林茂昌也表示,中國已經有超過百家的人形機器人業者,不斷迭代推出新品,台灣至今還沒有出現第一個人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整機發展不僅明顯落後歐、美、日,更落後中國。
台灣的機器人零組件沒有掉隊、整機組裝卻明顯落後的箇中原因,台達電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劉佳容對本報直指,整機組裝業者都在等歐美客戶下代工訂單,可是人形機器人產業不會那麼快達到商業化規模,所以「台灣什麼零組件都有,就是沒有人把它們組起來做成人形機器人」。相較之下,中國政府策略扶植人形機器人,整機產業有訂單、有應用場域,就有做出來的誘因,而整機組裝產業發展迅速會回頭帶旺零組件產業,成為正向循環。
TrendForce分析師曾柏楷對本報透露,人形機器人的零組件大多數與現有已經很成熟的機器手臂、四足機器人差不多,以台灣現有的零組件業者的能力要跨足人形機器人不難,只是台灣目前沒有人形機器人整機組裝的產業,也對零組件業者造成欠缺練兵機會的影響。
雖然台灣在整機組裝的部分顯得落後,不過絲國一、林茂昌、曾柏楷、工研院機械所智慧機器人組長游鴻修都認為,只要歐美的人形機器人品牌對紅色供應鏈有疑慮,他們就會找台灣合作、釋出人形機器人的代工訂單,未來台灣在人形機器人舞台扮演的角色,還是值得期待。
而游鴻修則向本報建議,台灣資源有限,可以從機器人既有的基礎出發、透過AI來加值,像現在台灣已有機器手臂業者用贈送的方式,每隻機器手臂都內建AI模型與機器視覺,功能則從堆棧到光學檢測都有,成為吸引客戶上門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