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跟我說,人形機器人市場會是電動車的十倍。」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在法說會上興奮說道,再次點燃外界對機器人商機的目光,而半導體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營運長吳田玉也不約而同指出,機器人將引爆對半導體的巨大需求,「一台機器人所用的晶片數量可能是手機、筆電的數十倍。」隨著機器人大爆發,扮演其中最關鍵「大腦」角色的半導體,有望再次大啖AI後的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商機。
魏哲家分析,人形機器人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不僅需要強大的運算能力作為「大腦」,更需要整合大量的感測器,如視覺、溫度、壓力感測等,以實現與環境和人類的互動,尤其醫療照護領域將是首波主要應用場景。
他更以自身為例,笑稱自己未來也可能需要機器人的照護,不過因機器人複雜性與需要高度的安全性,目前人形機器人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今、明兩年要看到大規模量產仍言之過早,不過魏哲家也透露,因為台積電是「唯一選擇」,「不用等到2027、2028年,人形機器人現在就開始對台積電營收產生顯著貢獻。」
對台積電而言,無論是機器人的「大腦」還是各式感測器,都意味著龐大的半導體需求,為其先進製程與特殊製程技術帶來廣闊的商機。
日月光也將機器人視為AI時代的大勢所趨,並認為這將引爆對半導體封裝的巨大需求。吳田玉指出,台灣在機器人的「大腦」部分,也就是AI晶片與CoWoS等先進封裝技術上,已佔據全球領先地位。然而,一個完整的機器人還需要有「眼、耳、口、鼻、手、關節」等感測與控制系統。
他坦言,這些關鍵的感測器技術目前仍掌握在歐、美、日等國際大廠手中。因此,吳田玉呼籲台灣產業必須「廣結善緣」,積極與全球的技術領導者合作,透過系統級封裝(SiP)等技術,將不同的功能晶片進行異質整合,才能完整掌握機器人時代的龐大商機。他認為,台灣應憑藉既有的半導體製造優勢,切入機器人系統代工,並在全球進行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