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時期,韓國民眾普遍使用的是銅筷。隨著時代變遷,不鏽鋼因為耐用、易清潔等特性逐漸取而代之。某段時間,不鏽鋼筷甚至被賦予訓練手部精細動作,促進腦部發展的形象,促使商人順勢推出造型多樣、包裝精美的不鏽鋼筷組,成為象徵品味與體面的文化商品。
但撇開那些附加意義,韓國人使用不鏽鋼扁筷,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很實際:食物真的需要。韓國料理中常見整塊上桌的肉類、泡菜或海鮮,在開動前往往需要用筷子撕開,這時候若使用傳統的圓柱型木筷,不僅容易滑動,也較難施力。不鏽鋼筷的扁平設計與穩定性,在這樣的飲食文化中,變得非常合理。
對初次接觸這種筷子的外國人來說,食物夾取不易確實常見。不過,若把它視為飲食習慣的延伸或文化適應的過程,或許就不那麼令人挫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