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黑幫建軍警力退場 台灣準備好了嗎
《鏡報新聞網》報導,幫派組織的分布、火力、動員能力、金流來源與地方政經連結,皆遭中共詳細標記。本報製圖

|即時

投書:黑幫建軍警力退場 台灣準備好了嗎

2025/05/07 07:30:00

賴寇蒂/文字工作者
2025年5月,《鏡報新聞網》揭露一份令人震驚的情報:《台灣黑幫武裝勢力分布圖》——這不是一張治安地圖,而是一份系統化的戰術佈建圖。報導指出,幫派組織的分布、火力、動員能力、金流來源與地方政經連結,皆遭詳細標記,甚至連「警力老化」地區也被納入風險評估。
如果你對《鏡報》報導感到吃驚,或許你更該注意的是,在今年稍早立法院內還有一件事也悄然進行:立法院通過國民黨立委萬美玲提出的《警察人員退休條例》修正案,將警消退休門檻從21年大幅下修至15年。未來三年間,全台將有可能多達一萬名資深警力提前離開職場,其中包含大量實戰經驗豐富的一線與中階幹部。
兩件看似無關的事件,若重疊在一起思考,所揭示的風險不容忽視。當幫派勢力正被系統性組織、資金與外部勢力滲透之際,我們的基層治安體系卻即將面臨結構性的人力斷層。這不只是數量的問題,更是質的流失。執法人員的戰術判斷、社區連結、臨場應變與抵抗政治壓力的能力,無法在短期內被複製或訓練出來。
警力改革本應是長期策略,但萬美玲法案在未經過渡期規劃、缺乏國安風險評估下直接通過,使本已承壓的警政系統進一步失衡。根據行政院的覆議理由,該修法可能「影響機關人事遷調及勤業務推動」,更突顯執行端的憂慮與準備不足。
另一方面,《鏡報》揭露的黑幫情資地圖中提及「政治意願分級」「宮廟據點」與「金流掌控」,足見幫派已不只是治安問題,更有潛在的國安意涵,台灣約有7萬名警力,但據《鏡報》報導,黑幫人口數據估計已超過20萬人。當幫派組織與外部勢力產生聯繫,這樣的力量差距不只是警察的挑戰,而是整體國家治理能力的考驗。
身為市民,我也曾發現所居住的社區,本應屬治安良好地段,但卻突然開設了許多「棋牌室」。某晚,我看著一位中年男子帶著幾個年輕人走進去,年輕人一見他就喊大哥。我才明白,這不是什麼棋藝教室,而是社區邊緣的真實縮影。另外我也曾在孩子補完習半夜去買宵夜時,看到許多改裝車停在巷口,一群年輕人「阿弟仔」蹲在騎樓下抽菸。那條街,白天是小孩走路上學的路,晚上則像換了另一個結界。
我更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選舉前夕,這些長期無人干預的場所竟突然「全面歇業」。同時這些「阿弟仔」也突然減少。這些變化證明:執法資源與能力一直都在,真正決定治安成敗的,是政治意志與執行順序。
因此,當萬美玲修法被質疑是否打開「警政中樞的撤守窗口」,我們不能只將之視為單一政策爭議,而應放入台灣當前整體安全風險架構中審視。
雖然情勢嚴峻,但未來也並非沒有曙光。令人振奮的是,台美在2025年5月啟動打擊跨境犯罪的深度合作,象徵國際對台灣治安與國安風險的認知升高。而在國內,公民社會也已以罷免行動作為修正力量的開端。根據媒體報導,萬美玲罷免門檻已正式達標,象徵民意對此案的高度警覺。
我們不能以為這只是警察的事。城市穩定的底層支撐,是每一位基層執法人員的穩定度與專業度。當制度錯配、資源傾斜、政治干預成為常態,那些應守護我們的前線人員,只會更加疲弱。
從幫派建軍到警力斷層,這是一場結構性的治理危機。而最終,這是我們每個市民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在治安失衡與政治操控交錯的時代,城市的掌控權將落在誰手中?​​​​​​​​​​​​​​​​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