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誠專欄:美越關稅協議推動全球貿易排中戰略(美中貿易戰12之9)
越南崛起」實際上是「中國掠奪」的變裝和掩護。東方IC

|即時

宋國誠專欄:美越關稅協議推動全球貿易排中戰略(美中貿易戰12之9)

mirror-daily-logo

2025/07/08 06:40:00

宋國誠/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學家,《宋國誠觀點》YT頻道主持人
美國總統川普7月2日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將向越南課徵20%的一般關稅,但對於他國(當然是指中國)借道越南而轉運美國的商品,將課徵40%的「轉運關稅」,我把這種雙軌差別稅率稱為「關稅剪刀差」,意指美國將利用第三國附加稅率,封鎖他國利用越南進行「洗產地」的貿易偷渡行為。估計川普的「剪刀差」稅率將率先推向其他與中共貿易密切的亞洲國家,目的是加固並增強對中國的經濟制裁與貿易封鎖。

1,美越貿易?還是「美中間接貿易」?

儘管雙軌稅率涉及「轉運商品」的執行定義與操作程序的困難,包括區分「越製」與「中製」產品的來源國,有些轉運商品僅僅更換「製造地標籤」就以越南製造之名直接輸往美國,這些屬於明顯可判定的貿易詐欺行為,自然會被封堵於美國海關門前;但是產品內含「中國成份」的比例問題(零組件比例與技術加工比利),往往屬於貿易詐欺與產業合作之間的灰色地帶,這就需要訂立更明確的操作法規,才能實現對「非法轉口貿易」的完全封堵。但即使再複雜和繁瑣,美國打擊中國貿易偷渡以及對美國「騙順差」的行為,在川普手上已經勢在必行。
近年來,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呈現陡狀飆升,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達到1235億美元,成為美國第四大貿易順差國。僅僅在2025年1月份,越南與美國貿易額就超過110億美元,順差達85億美元,到了5月份,越南對美出口來到138億美元,年增幅度達42%,貿易順差來到122億美元。出口飆升使越南博得「越南崛起」的稱號。但是衡量越南的工業實力,這種高順差的成績難以單獨達標,這其中的主要收益,除了得力於越南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獲得許多跨國企業的轉單與設廠之外,就是來自中國的轉口貿易;換言之,「美越貿易」實質上是「美中間接貿易」,幕後的推手就是中國的洗產地。
川普之所以在4月2日公布「對等關稅」時,將越南列為高關稅國家,正是因為「越南崛起」實際上是「中國掠奪」的變裝和掩護。在此之前,美國官員多次警告,許多標示為「越南製造」(made in Vietnam)的商品,實際上來自中國原材料或半成品,在越南僅進行最低程度加工,便「改牌」或重新包裝輸往美國,藉此規避美國對中國的高額關稅。在這次美越貿易談判中,美國談判代表發出最後警告,如果越南無法在短期內遏止這種「產地造假」的現象,美國將決定恢復甚至提高對越南46%的懲罰性關稅。

2,美國「拉越離中」,越南「去中倚美」

儘管不能忽略中越之間長期的政治夥伴與經貿緊密關係,難以扭轉越南從「筷子政策」轉向「刀叉政策」,例如僅僅在2025年5月,越南自中國的進口額創下16.2億美元的紀錄,年增21%。美國如今採取「拉越離中」策略,越南是否轉向「去中倚美」,關鍵在於越南未來長期國家戰略的選擇。換言之,越南是否忍受短期「去中化」的陣痛,換取美越合作的長遠利益。
在越南決定轉向市場經濟的戰略目標下,在這次美越貿易談判中,越南採取「全配合」的立場,為了獲取美國的資本與技術,甚至採取對美進口零關稅的突破性作為。實際上,越南已經多方配合美國的要求,包括打擊中國的非法轉運,啟動紅色供應鏈的調查機制,洗刷越南「中國經濟附庸」的醜名;增加對美採購,包括農產品、飛機與天然氣等大宗商品;降低關稅與非關稅障礙,放寬美國企業市場准入的優惠條件等等。
實際上,越南是順勢而為,並非聶於美國的壓迫。美國對越南轉運商品的高關稅,正是越南脫胎換骨的助力。換言之,越南的國家戰略與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制裁具有吻合性與配合性,不僅有助於全球產業的良性調整,也是促成越南擠身並替代中國成為「第二世界工廠」的契機。

3,中國洗產地,臭名昭彰!

一般來說,轉口貿易(transshipment)本屬正常的貿易行為,但是含有規避正常貿易規則的轉口貿易就是「洗產地」(illicit transshipment),也就是藉由竄改「原產地」(indigenous production)來規避關稅或貿易制裁而實施的投機與掠奪行為。中國是這一貿易詐欺的強國,近年來甚至採取「跨國補貼」的作法,擴大洗產地的規模與效益。這種行為不僅擾亂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也使「被洗產地國家」蒙受鉅額損失。據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統計,自 2022 年以來,此類違規行為急劇增加,其中超過70%與中國密切相關。
3253057c-2ec3-46f5-a090-e814700a8cff-w2400 (1)_2025-07-07.webP
美中交惡,美國必須採取「截斷戰略」。圖/白宮臉書
人們通常以為中國的洗產地國家主要是越南、墨西哥和加拿大等等,實際上,中國樂衷於「全球洗產地」,包括利用「一帶一路」沿路洗產地。例如中國生產的番茄醬刻意與義大利農產品「混裝」,然後再假借「義大利製」而行銷國際,以品牌寄生和產業操控等手段,嚴重損害義大利農民的生計。
實際上,正常貿易與洗產地的界線非常清稀。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原產地規章」(WTO Rules of Origin),只要產品超過 40% 的附加價值在本國完成,便可取得該國的原產地認證,反之則違反規定。但中國輸往他國洗產地的產品,少有依照此一規定。

4,川普對中「第三方市場封鎖」策略

中國經濟崛起的動力取決中國與美國的經濟往來,證之於歷史,沒有西方的幫助,就不會有中國的崛起。如今,美中交惡,美國必須採取「截斷戰略」,也就是通過圍堵、封鎖、取締等等,我稱之為「斷電、斷水、斷頭」三斷策略,切斷足以讓中國繼續獲得推動全球經濟霸主地位所需的市場通路與資源渠道,限制並勒緊中國戰略性產業與核心技術的成長與擴張。換言之,一張完整的封鎖網,必須包括技術取得(斷電)、資本募集(斷頭)、市場占有(斷水)三個重大環節。美國正是採取三箭齊發,實現對中國的全面孤立,甚至最終去除中國「全球經濟球籍」的地位。
然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下,美國不能僅僅依靠本國海關對中國進行「單線攔截」,必須依賴各國的「聯合圍捕」,這就是川普採取「關稅剪刀差」-降低美越單邊貿易的關稅換取中越轉口貿易高關稅的「利差策略」,建立至今為止具有關稅約束力的「反洗防線」。換言之,川普採取的是「第三方市場封鎖」戰略:補缺口、封漏洞、抓偷運,打造幾近滴水不漏的封鎖網。

5,對台灣的啟示:改變「中轉台出」模式

所謂「見微知萌,見端知末」,在川普關稅政策的背後正是對中國無休止的戰略圍堵。預估川普會把這種「雙邊換轉運」的關稅剪刀差策略,向全世界推廣,包括台灣。台灣如果依然短視戀棧於「中轉台出」的貿易模式,只會淪為「越南第二」並自毀生機。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