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第一輪關稅貿易談判後,日本貿易代表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並不願透露首次會談中的具體細節,因為整個談判還會召開第二次會議。不過,他明確表示,首次會談中沒有討論貨幣、匯率問題。意味著日本運用貶值手段來創造汽車價格競爭力,這一點美方不認為有什麼關係、又或者是首波談判還沒有提及。

在美國「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中,明確指出日本對進口稻米課徵了太高的關稅,除了高關稅一點都不公平外,日本進口、批發和零售體系監管嚴格也不透明。而關於豬肉,報告則指稱日本對低價進口產品關稅的徵收,有一步步墊高的機制,好有效地限制進口豬肉。至於牛肉,跟汽車自訂日規安全法規一樣,美方認為日本得取消東京定義,像是具有健康風險的某些牛部位組織不行引進的要求。
7月,日本就將迎來夏季參議院選舉,當中農民是自民黨心中最軟的一塊,更是其重要的選票來源,事涉敏感,而且對農業問題一旦讓步,執政的自民黨恐怕不能承受失去農業選票的後果,涉及農產品的談判,從日媒的報導中,日本傾向在稻米關稅上讓步。日農產品處境聽起來是不是跟台灣十分相像?